屏東美食偵探_黃溫庭:群族多元的屏東, 日常人情味就是最好的家鄉味,族群多元帶來豐富的人文底醞, 即使隨時代的演化而有世代差異,仍保有傳統早餐在地特色。

曾參與2010年屏東部落格達人比賽,知名部落客福熊以手繪明信片的方式紀錄屏東旅行成果,並在10
年前出版《來自島嶼的明信片: 福熊30天台灣環島記》著作。福熊,本名黃溫庭,出生屏東東港的囝仔,本職是教師,屏東美食偵探則是他的斜槓人生,與其說是寫遊記,「吃出生命故事,吃出族群脈絡,吃出在地特色,吃出環境友善,吃出愛與真實,吃出世界和平!」才是他的理念。


在原鄉部落國小任教,黃溫庭親身體驗屏東族群多元的文化內涵,並補充解釋「其實不只有閩南、客家、原住民,還有外省和新住民」。每個族群的飲食文化大異其趣,以傳統早餐而言,一般所熟知的閩南式早餐,就有碗粿、肉粽、蒸肉圓、鮮魚湯配肉臊飯、鹹粿、飯湯、東港肉粿等;客家則是面帕粄、米篩目(又稱米苔目)、鹹湯圓、瓜粄為代表。
有趣的是,屏東地緣因素常常造就出沿海與內陸2種版本的吃法,最鮮明的例子就是飯湯,屏東西部沿海主要分布新園、東港、林邊、佳冬到枋寮的閩南村落,沿海海鮮漁獲多,飯湯料也較豐富,東港飯湯豪華精緻度甚至有黃鰭鮪魚、魚板、鮮蝦、小卷、芹菜珠多種食材,「但我在佳冬塭仔也吃過只有肉臊和白米飯、沒有鮪魚的飯湯。」黃溫庭解釋這種簡易版的飯湯其實反映出沿海地區窮苦人家的生活寫照;而內陸版的飯湯則以屏東萬丹最普遍,飯湯料裡有更多蔬菜,包括高麗菜、蘿蔔乾等,尤其豆枝一定是內陸農村才有的吃法。



說到客家庄,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就在屏東內埔,以屏東族群人口結構而言,客家人比例約兩成,也算是南台灣最重要的客家文化代表。客家人對米食特別在行,多數人熟知面帕粄、米篩目、白頭公粄、龜粄皆為客家美食,「我還曾在內埔吃到『木瓜粄』,沾蒜頭醬油來吃。」黃溫庭說起對客家食物的特別印象。
所謂的木瓜粄,一如字面上意思是加入半熟木瓜簽的粉漿蛋餅, 只是沒有蛋,其作法類似地瓜簽, 先將木瓜削成木瓜簽,在來米泡水磨成米漿,有的會再加入油蔥酥和蝦米。以前鄉下務農人家,收成的農作物沒賣完,就是拿回家裡自己吃,也因此瓜粄會隨季節變化,除了木瓜,還有大黃瓜、匏仔(葫蘆)、當地人稱為茴香的蒔蘿,客家媽媽有時調和麵粉水煎一煎,就成了現成的小點心,後來才有人拿來當作早餐,「這種瓜粄目前只在客家農村才有,一般都是專賣的攤車,早起才吃得到。」黃溫庭說。
平時工作和生活有許多原住民同事與朋友,黃溫庭難得有機會品嚐過部落家常式的烤肉飯早餐,看起來很像縮小版的便當,大碗公的白飯放上烤肉、荷包蛋和炒辣椒, 有別於供應給觀光客的部落石板烤肉風味餐,樸實簡單更貼近原住民的日常生活。


隨著族群人口此消彼長,以前早餐不乏一些外省人的燒餅、饅頭、蔥花大餅、小籠包、涼麵、麵皮,近年隨著新住民人口成長,像是越式法包也成為早餐攤車的選項之一。屏東族群多元,飲食輪廓立體而鮮明,僅僅只是早餐,各種人情味因日常而有趣。


#屏東美食偵探_黃溫庭Profile
畢業於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目前擔任屏東縣春日鄉古華國小教師,熱愛教學與畫畫,有《來自島嶼的明信片:福熊30天台灣環島記》著作,以及《屏東本事》、《微笑台灣》旅人專欄。

我傳媒關心您: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全國三級防疫警戒,請每一位國人遵守下列三點:「戴緊口罩、非必要別出門、禁止在外飲食」。

資訊內容由Taipei Walker整理編輯

加LINE官方好友掌握最新優惠訊息
窩客島官方LINE:https://lin.ee/CNXVF2Bf


加LINE官方好友掌握最新優惠訊息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