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好呷》作者_郭銘哲:百年打狗城,移民帶來舌尖上的精彩!外地人來高雄打拼,早餐要吃飽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事, 口味和分量一樣重,慢慢的在日常裡揮灑移民城市色彩。

在屏東出生,小時候全家移居高雄,18歲上台北讀大學、研究所,25歲才回到高雄三民老家定居。郭銘哲熱愛旅行,從學生時代至今已遊歷20多個國家,透過自己視角書寫攝影,除了出版多本旅遊文學,文章散見報章雜誌,並且開設多個專欄,2013年他為自己最熟悉的高雄用心記錄,逾百家小吃慢旅完成《雄好呷》著作,並帶來即將改版的最新消息。
此行相約在哈瑪星碗粿枝進行採訪,郭銘哲別有用心。「哈瑪星是舊城區,一直都還有很濃的老派氛圍。」站在鼓元街與延平街口回望打狗歷史,日本時代後期,高雄躍升為台灣第二大城,第一代的車站、現代化港口建設,緊接而來的煉油、港運形成重工業城市,許多人從嘉南平原、澎湖、屏東、台東等地移居到高雄,加上明清時期跨海來的先民、戰後跟隨國民政府來台的大批軍民,使得這座城市擁有非常濃厚的移民色彩。


有人聚集就會有吃的需求,隨著移民落地生根,漸漸的會有一些因家鄕背景不同而帶進來的手藝, 然後在一代代演化中,慢慢發展出屬於高雄人飲食的樣貌,哈瑪星碗粿枝就是一例。系出台南麻豆碗粿,有豬肉、蛋黃當配料,還有紅蔥頭的香氣,但美味靈魂的醬油膏則是獨家特製而成的,在似曾相識的口感中,又能一口就吃出箇中分別的味道。
50年代之後高雄加工出口、重工業產業蓬勃,這座城市有相當高比例是從事高勞動性質工作者,對「食」的需求可以說簡單明確,就是上工要吃飽。不只價格實惠,因為高雄天氣燥熱,為了有食慾,多半口味偏重,早上要能吃飽又有特色,最經典的代表莫過於燒肉飯, 在高雄燒肉飯密度之高冠全台,大街小巷都有,每家呈現方式都不同,50年老店的博義師燒肉飯就是他從小吃到大的老字號。



高雄人早餐喜歡吃的還有屏東清蒸肉圓,或台南鹽水意麵、春捲等,其實也都是移民城市的生活縮影。有趣的是,就算南台灣沿海鄉鎮多是虱目魚故鄉,高雄彌陀、永安就是虱目魚產地,但高雄人早餐的飯湯與台南鹹粥吃法略有不同, 作法上多是將白米飯盛在碗裡,再直接沖入海鮮湯當作飯湯吃,加上高雄早期有很多澎湖移民,除了台式海產之外,澎湖海產份量同樣舉足輕重,例如野生土魠魚,可說是巷仔內的老饕最愛的飯湯。



早餐來一碗汕頭麵,也是高雄人日常要吃飽的選擇之一。一般提到汕頭美食,往往會先想到基隆和高雄,基隆在地特色為沙茶咖哩, 高雄則是以汕頭麵、汕頭火鍋著稱。早年潮汕移民到台灣深耕,戰後另有一批人落腳在高雄哈瑪星和鹽埕,也因此還能吃到汕頭麵最原型的滋味,自製的炸豬油和油蔥, 鋪上豬肉片、豆芽菜和韭菜,有別於台式肉臊的陽春麵或擔仔麵。由於遷徙路徑不同,飲食風情就各異其趣,也使這個城市飲食內涵多元又有趣。高雄是全台灣唯一一個同時保有陸海空三軍的城市,在鳳山、左營、岡山還可以吃到大量的外省美食,左營果貿就有很多高人氣北方麵食,寬來順、美紅豆漿、海青王家、萊陽等。郭銘哲說,由於城市發展脈絡不同,僅僅對比緊鄰的台南來說, 府城古都輪廓精巧,道路巷弄細小,凡是美食熱區總是塞滿遊客,而高雄的美食熱區很分散,悠閒的小吃時光如今依然俯拾即是,光是可以好好吃一頓早餐,就是很真實的小確幸了。


#《雄好呷》作者_郭銘哲Profile
作家、自由文字工作者、演講人, 出版作品包括《大澳》、《雄好呷》、《西島撕落》等暢銷著作。經營臉書專頁「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以及個人IG:1982rogi。

我傳媒關心您: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全國三級防疫警戒,請每一位國人遵守下列三點:「戴緊口罩、非必要別出門、禁止在外飲食」。

資訊內容由Taipei Walker整理編輯

加LINE官方好友掌握最新優惠訊息
窩客島官方LINE:https://lin.ee/CNXVF2Bf


加LINE官方好友掌握最新優惠訊息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