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篇】暢遊浪漫臺三線,客家文化輕鬆體驗!人文氣息滿點,盛夏中享受文青村里小旅行!

近年來網美與文青們最愛的新微旅景點,首推就是洋溢著客家文化的浪漫臺三線了!客委會以參與式設計等方式從桃園、新竹、苗栗和臺中徵選21個村里團隊透過社區擾動挖掘各自獨特的文化特色,並由村里共同創作出專屬的村徽和文化地圖,想知道不同的客家庄各自的私房秘境和人文景點嗎?現在就透過精緻的文化地圖及形象鮮明的村徽造型來一探究竟吧!

【臺中篇】
石岡和盛社區林業文化享盛名

和盛里舊地名為「崁仔腳」(台語發音)或「湳下」(客語發音);因地處大甲溪南岸的南眉崖下而得名。和盛曾是日治時期重要的交通轉運站,早期從事林業工作的居民相當多,是當地耆老共同的回憶!臺中市石岡區和盛社區發展協會近年來持續努力連結青年與地方,期盼為活化及傳承和盛社區的故事盡一份心力。


八寶圳祭祀處飲水思源
八寶圳為超過百年的灌溉用渠道,自大甲溪引水,灌溉範圍包括石岡、豐原、太平等地,總長約54公里。民國48年的八七水災重創中部地區,也因此改變了大甲溪的河道與流量,意外地讓八寶圳從此水源充沛,受惠於八寶圳灌溉的農民感念水頭賜水,因此將八寶圳閘門三棵朴子樹與樹下的三顆石頭,當作水頭伯公祭拜,每年農曆7月29日水圳的使用者及臺中農田水利都會來此「拜水頭」。


五分車懷舊公園見證歷史
西元1926年(日大正15年)在豐原與石岡、土牛間,開始行駛著被稱為「五分車」的小火車,以載運木材為主。但五分車後來遭逢天災沖毀而停駛,土牛車站也漸漸荒廢。民國96年重新整建為五分車懷舊公園,為在地的歷史發展足跡留下見證。


風光明媚番崎古道
總長約600公尺的番崎古道,是過去原住民遷徒時所開闢的山道,後來漢人就以這條道路做為土牛聯絡新社的主要道路,成為農民將貨物挑往鬧區販售必經之路,中途有石頭伯公庇佑來往旅人,時至今日已經是當地居民休閒運動的人氣步道。



社區村徽以最重要的八寶圳、水源和山林資源為主,表現和盛社區的重點地標和敬水的核心價值。文化地圖透過區塊標出社區各特色點,同時強調過去木業鐵路等意象,希望未來能提供導覽解說及綠色旅遊路線的規劃。

東勢上城社區多元文化交融
上城里的開墾始於清朝、歷史悠久,是東勢區傳統客家聚落,地方節慶保留許多獨特文化,例如:東興宮建醮遶境、「犒將」及新安祠元宵節平安餐、攻炮城等的民俗祭祀活動等。臺中市東勢區上城社區發展協會活潑熱情的成員,透過晨間市集與下城及慶東等周邊社區串連密切,成為村里間的合作及資源共享的最佳表現。



百年榕樹下閒話家常
社區流傳百年前嫁到上城的童養媳,把思念故鄉親人之情,寄託在親手栽種的榕樹上,經年累月長成地方老樹,而思念故鄉的感人故事也在村里口耳相傳,這棵百年榕樹枝葉茂密,如同庇蔭著村里一般,成為長輩曬太陽、居民話家常的重要聚集處。


情感交融在社區菜圃與洗衣窟
居民們暱稱為青青菜園和洗衣槽的社區一隅,是大家聯繫情誼資訊交流的溫暖園地,在這裡將自己種植的菜及加工品展示出售,鄰近的洗衣窟是從大甲溪取水而來,更發展出生態解說體驗遊程,也開放作為校外教學之用。


土地公廟與石母供奉人潮絡繹不絕
石母原為東興宮旁土地公廟–新安祠水渠的一顆大石頭,因為開路時無法移動,以香拜拜擲筊表示會把石母請上來並蓋一個祠堂供奉,才成功吊起來,每年農曆8月15日都有眾多居民及乾兒女到此供奉月餅與戴絭。


社區長照打造幸福山城客家庄
上城致力於提供老人社區化預防照護的網絡,結合各地相關福利資源,設置長照2.0社區整體照顧體系,提供喘息服務及臨時托顧、預防及延緩失智失能活動等多元服務,讓長者能健康、和樂的安心在地生活。



村徽以上城社區最重要的石母信仰為底,象徵母親般庇護、守護上城,社區重點作物柿子、梨子、橘子象徵富饒農業。村落地圖以動手做的概念,讓長者透過地方參與動手點出各特色文化景點,將富含生活感的聚落之美完整呈現。

農產豐富福隆社區典型農村風貌
位於東勢區正中心、石角溪穿流其間的福隆社區是知名客家農村,早期產業為樟腦、香茅,後期有了高海拔的高接梨。在地的福隆社區發展協會致力於教育與文化傳承,與周邊學校密切合作,成員凝聚力強!區內東坑路是前往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必經道路,也是自行車運動愛好者必挑戰的一段,每逢假日總是往來遊客穿梭不停。


優美壯觀龍神橋
就地取材的龍神橋是由大茅埔的建橋師傅王來監建造,附近的居民擔任石塊的搬運、砌築工程,一些長輩回憶起造橋工程時,都說依傳統工法施工的龍神橋品質要求甚高、慢工細活,經歷一年半才在民國46年順利竣工,成為著名地標。


風水寶地雄牛鬥崁
每年清明前春分過後的週日,總可以看到高簡三聖宮附近,有子孫齊聚一座墳前準備豐富祭品,還請國樂團吹打奏樂,一切遵照古禮進行,而墳地墓碑竟然向前傾斜,這就是有名的風水寶地「雄牛鬥崁」,社區的布書還特別作了紀錄,成為地方特色。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帶動社區發展
以「永續生態地景、動態變化地景、創意木作地景、木雕藝術地景」四大主軸進行規畫的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前身為「台灣大雪山林業股份有限公司」,是60年代東亞地區最大製材廠,區內荷花池每到了夏季,盛開的荷花十分壯觀,吸引不少網美合影!



以福隆社區水源、舊名石角庄的石頭,以及聚落的意象組成極簡村徽,文化地圖則是用手繪概念呈現出百年老樹、石角庄遺跡、信仰中心等社區重要地景。

充滿活力創新大茅埔
大茅埔早期開墾居民因地處於客家民族與原住民族的衝突前線,因此保留了原始客家聚落中的防禦型聚落規劃,並串連龍神信仰,利用大茅埔水圳修築護城河來防禦原住民出草,大茅埔調查團持續擴大地方參與程度,更開發了廣受歡迎的水圳戲水活動,為傳統客庄的保留盡一份心力!


泰興宮體現豐富客家信仰
近兩百年的泰興宮是大茅埔的地方信仰中心,前殿主祀奉三山國王,後殿的弼教堂主祀奉三恩主公,最後為龍神祭祀區。在這裡可以充分欣賞香火鼎盛、雕梁畫棟的非凡氣派。


貫串老村庄的慶東街
慶東街做為當地的主要道路,也是村民生活和交際的重心。位於慶東街3間連棟平房的大茅埔庄據點,是推廣客家文化核心基地,也持續引進年輕人發掘客庄故事。


大茅埔圳戲水最佳去處
大茅埔圳除了提供早期居民生活用水,至今仍是庄內農業灌溉用水,目前規劃了許多水圳戲水的創意活動,希望將大茅埔居民小時候在水圳裡玩耍的開心童年回憶,分享給所有人,也讓長輩們重溫親水時光。


山龍神象徵水圳源頭
約兩百年前,大茅埔以風水師易庚麟為陂長,也就是水圳開墾總指揮,歷時九年開墾完成大茅埔圳,居民得以安心生存並維持經濟產業。大茅埔圳最特別的是其中鑿洞方式,據說是穿過龍背山山龍神的鼻子部位,也因此另稱穿龍圳。




大茅埔團隊在村徽設計上運用最重要的龍神信仰,以村落意象與歷史意義為元素,包含四季果鄉的富饒、水圳的豐沛、聚落擁有貌似牛的山脈–山神守護,更率先運用到老街區的燈具設計。文化地圖以創新作法跳脫紙本的概念,設計成可修改互動式的運用,畫在老街基地的玻璃上,搭配實體模型講解,讓旅客非常有臨場感的掌握地景特色,深入其境! 

加LINE官方好友掌握最新優惠訊息
窩客島官方LINE:https://lin.ee/CNXVF2Bf


加LINE官方好友掌握最新優惠訊息

相關商家

大茅埔圳

phone
place台中市東勢區大茅埔
0.00 starstarstarstar_halfstar_border
環境設備
0.00
服務
0.00
交通便利
0.00
CP值
0.00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