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飯店放好東西,我看還有一小時,就找同伴在附近走走。
我們先從飯店右前方的國立羅馬尼亞藝術博物館開始,
這裡在1812-1815年就蓋了豪宅,後來成為王子住所。
1926年被大火摧毀,1937年蓋了新的皇家宮殿,也就是現在見到的建築。
1948年在共產黨統治時,就成了國立藝術博物館,
收藏了皇家收集的中世紀與現代羅馬尼亞藝術,同時也有國際藝術作品。
1989年在最後一位共產黨領導人垮台時,建築曾受到破壞,
2000年時重新對外開放部分展覽,之後又陸續開放其他展館。
我是當天下午才從谷哥地圖發現這裡,進到建築後才知道要購票參觀。
右邊有一個入口,好像是一個美術館。
中間也有一個入口,這一棟看起來最氣派。
從地圖看起來,它的後方有一個音樂館,但我們也沒有時間走到後面去。
左邊這棟也有一個入口,感覺是另一個展場。
我們沒有太多時間,所以沒有購票入場,只在展廳的大廳匆匆拍了一張照片就離開。
回到人行道上,排了一列滑板車,應該是類似U Bike,供大眾借用。
對面是革命廣場,是1989年後改名的,
因為1989年西奧賽古倒台時,民眾就聚集在這廣場要求他下台。
中間騎馬的這位是卡羅爾一世國王King Carol I of Romania,
他是羅馬尼亞王國的第一位國王,
這雕像在1948年被共產黨摧毀,2007年才又委託重做,2010年揭幕。
後面的建築相當漂亮,好像音樂廳,其實是布加勒斯特大學的圖書館,
沒錯,布加勒斯特大學也就在附近區域,從大學廣場走過來的確不遠。
看了一下卡羅爾一世國王的背景,也挺有趣。
他其實是德國一位親王的次子,1839年出生於德國南部,
1866年在拿破崙三世的建議下,羅馬尼亞將其迎接到羅馬尼亞做統治者,
據說當時他沒聽過羅馬尼亞,也不會羅馬尼亞語,
宣誓時是用法語,後來很快就學會羅馬尼亞語。
還記得1878年獨立戰爭勝利後,羅馬尼亞人在凱旋門迎接戰勝的軍隊嗎?
那就是卡羅爾一世國王領導打的獨立戰爭。
1881年羅馬尼亞修改憲法,成為獨立王國,而他就是羅馬尼亞的第一位國王。
羅馬尼亞人的胸襟還真大,請非本國貴族來當王,
沒想到這位卡羅爾一世國王非常認真治國,後來也證明羅馬尼亞人的眼光不錯。
人行道上有達利畫展看板,我們也在這裡拍照。
沒想到隔天到山上吃午餐時,遇到一位打扮像達利的服務生呢。
往前走就看到磚造的東正教克雷楚列斯庫教堂 Biserica Kretzulescu,
這教堂修建於1720至1722年間,屬於瓦拉幾亞文藝復興式,
之後要去參觀的霍雷祖修道院也是這個風格。
路口有個雕像,是前任羅馬尼亞參議院議員Corneliu Coposu(1914~1995),
創立了基督民主民族農民黨。
他的政治導師是Iului Maniu,晚點到對面廣場去就會看到Iului Maniu的雕像。
到教堂入口,要沿著走道往下走一小段。
沒太多時間,否則就去公園裡逛逛。
從正門來看教堂,外觀本來是用畫的,但1935-1936年重建時用紅磚砌上。
門廊的壁畫是從最早時期就畫的,室內的壁畫則是1859-1860年畫的。
教堂看起來維護得不錯,其實時間久了多少都會損毀,
1940年與1977年大地震之後,還有1989年革命之後都有整修過。
門廊的屋頂壁畫,如果是1720年代畫的,那已經有300年歷史了。
圖中有許多有光環的人,依照後來導遊每次的解釋,應該是升到天堂的意思。
還沒有光環的就是還未得救升天。
下方有些已經毀損,沒有補畫回來。
走進教堂內,有一小區門廳,這裡還有個三拱門與內堂隔開。
門廳左側壁畫,有大尊人像,也有小的,
通常不是聖人,就是當時的統治者或宗教領袖。
門廳正上方中間感覺是聖母與聖子,周圍圍繞的都是有翅膀的唷。
走進中殿,見到左側有民眾在與神職人員談話。
中央正前方是舉行儀式的聖壇,牆上有各種的聖像畫。
安靜的趨前來到大廳下方,就是想看圓頂的設計,
上方除了挑高有壁畫,還有窗戶讓光線射進,非常神聖莊嚴。
大殿兩側通常是半圓形,也會在上方開窗,
天氣好的時候光線斜射進來十分神聖莊嚴,看起來好像有神蹟的感覺。
東正教教堂裡沒有基督教會的長凳,舉行儀式時大家都站著,
但兩旁還是有幾張椅子,年紀大或不方便的人還是可以坐一下。
因有神職人員與民眾在談話,我們也不好一直拍照或停留太久,
看了一圈就離開教堂。
從教堂附近過馬路到對面,就是The Monument of Iului Maniu,
這是是前任總理Iuliu Maniu(1873-1953)的雕像,他是民族農民黨領袖,
三次出任首相,在外西凡尼亞與羅馬尼亞的結合中扮演重要角色。
而後面那棟樓現在是內政部,之前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所在地,
1989年人民發起革命,西奧賽古和太太就從這棟頂樓搭直升機逃跑。
旁邊還有個2005年建的重生紀念碑 Memorial of Rebirth,
為的是要紀念在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中喪生的1500條性命。
不過這設計似乎不太受歡迎,似乎曾有幾次被亂畫、噴漆,
我們去的時候有個年輕人一直在那兒玩滑板。
這紀念碑的北邊就是前面看到的卡洛爾國王一世騎馬雕像,
我們準備往回走,但要繞圈走回去。
先是這棟新舊融合的歷史建築吸引我的目光,走近才看到簡單的介紹,
這棟Paucescu house是十九世紀時政治家Grigore Paucescu的住處,
是當時流行的法國文藝復興風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曾是奧匈帝國公使館,
共產黨時期是國家安全理事會總部。
1989年革命時因懷疑恐怖分子躲藏在裡面,
所以內部被完全摧毀,至今外牆還留有彈孔(照片中就看得見)。
這建築被列為國家歷史遺跡,無法拆除,
2003-2007年就在立面內建了新大樓,現在是羅馬尼亞建築師協會總部。
像這樣保留立面,改建新大樓的建築,我記得大稻埕也有類似的建築。
沿著小巷走,左邊一樓有好多塗鴉,看起來好亂,
但往上看,二樓有凸出的陽台結構,看起來很漂亮。
右手邊有兩棟建築,不知道是不是屬於同一個機構。
右邊的在地圖上顯示是Centrul pastoral cultural Ioan Iacob Hozevitul,
左邊白色這棟是Boteanu Church,從17世紀的木造建築,到18世紀的磚造建築,
直到二十世紀初才建了現在這建築,看起來雖然不大,但相當精美。
路口斜對面這棟建築一樓也被塗鴉得好醜,
但挑高將近兩層樓的門,和樓上凸出的陽台與屋頂造型,可以看出不一般。
谷哥地圖上有一則介紹提到這裡曾是瓦西里‧佐圖Vasile Zottu將軍的住所,
建於1909年,融合多種建築風格,之後也曾修建過。
樓上窗台有花盆,應該是有人住吧。
左轉沿著馬路走,對面有個Theodor Aman Museum,
這是1868年由Theodor Aman設計的私人工作室與住所,
他是羅馬尼亞著名的畫家、雕刻家與藝術教授,
1891年過世後,1908年將這裡轉化成博物館,並維持風格不變。
http://muzeulbucurestiului.ro/en/the-theodor-aman-museum.html
路的北側是通往Artmark藝術品拍賣公司,也從2008年營業至今了。
最後回到飯店前面的羅馬尼亞雅典娜神廟音樂廳。
1865年羅馬尼亞雅典文化協會成立,並決定要蓋這棟建築。
由法國建築師設計,採用新古典風格,1888年蓋好啟用,
是布加勒斯特最有名的音樂廳,
George Enescu愛樂管絃樂團與合唱團總部也在此。
可以買票進入參觀,售票處在兩側馬路。
我們沒有進去,後來才知道同團的音樂老師們有進去,
大廳非常富麗堂皇。
官網也有音樂廳的樣子,可以上去看看,
印象中音樂廳都是方的,這個是圓形的,好特別。
音樂廳前有個小公園,公園裡有詩人Mihail Eminescu米哈伊‧愛明內斯庫雕像,
他是羅馬尼亞浪漫主義男詩人,生於1850年,
晚年飽受精神疾病摧殘,1889年39歲就過世了。
和我國作曲家鄧雨賢一樣只活了39年,英年早逝啊。
我們在公園裡待了一會兒,還看到好多鴿子,然後才回飯店休息一會兒。
6:30集合,遊覽車載我們要去老城區吃晚餐,
經過早先我們去過的國立羅馬尼亞藝術博物館。
晚上九點多因為超過司機的工時,
大家吃飽就自己走回飯店,其實不會很遠。
我們又經過革命廣場,
這才發現卡羅爾一世國王雕像旁有一排共享單車靠柱。
下一篇再一起去看看經典熱鬧的百年啤酒餐廳和晚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