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關式鐵道環島旅行】【花東線】第57站 光復車站。更多小虎食夢網即時文章請參閱http://rabbit38844.pixnet.net/blog
有人搭火車、開車、騎機車、自行車環島,還有人用「11」路公車環島、有些人選擇用腦、用眼睛看別人環島?而我們是用「接」關的方式搭慢火車一站一站給它「環」遍全台大大小小230餘車站。
提到光復我想大家第一個會聯想到的是「糖廠」吧?不過今天我們不俗氣的帶大家去吃冰淇淋給鯉魚看,環島環島這種比較有名的大站我們的思維通常是不去大家都知道、
或者我們自己都去過的地方,總想走一些平常很少去的地方,到處走走、看看、吃吃。ps:其實這次的環島光復早前已經分享過【虎亂玩一通出走篇】【花蓮-光復】2013 花蓮熱汽球翱翔季 ,雖然它是在花蓮的另一端。
下了月台同樣看到被圍欄所困的月台,不同的是包圍的地方其實不多,意思是光復的整修工程很小?或者是說進度落後?
下了月台往前走發現一個缺口,這個缺口是可以走著走著就出了車站,小車站這樣的情形不少,大車站就很不自然,缺口旁有一棵松樹,就像一個老翁駐立在老舊社區前很有意思。
老樹下有一棟老建物,猜想應該是站務人員的休息室或是臨時宿舍之類的,感覺有一種日式房屋的氣圍。
光復車站是何年經建的不得而知,但感覺上這次的花東線重建計劃不打算整條這車站體?
右聯是「我愛台鐵」、左聯是「服務第一」,橫批是「旅途愉快」,印象中以前的火車站很多類似這樣的標語,但現在新建的火車站好像不吃這套了,所以看起來有反而有一點新鮮有趣。
候客大廳是石牆,但似乎刻意保留了這個木窗,也讓光復車站添了幾份懷舊的氣息。是說,我因為找不到人幫我開門,最後還從這木窗爬了出來!!
候客大廳相當的寬廣卻沒有什麼特別值得寫的、拍的、說的。
出了車站感覺上也是一般的車站沒有啥特點,是說冬山車站都能有自己的味道,為什麼其他的車站不能效法?比方說福隆就建一個便當造型火車站,這有很難嗎?宜蘭不能把三星蔥拿到車站上當裝飾嗎?如果每個車站都能和當地的人化結合那不是有意思多了嗎?小虎一直以為環島,特別是利用鐵路在台灣的旅遊絕對是一把利器,就看政府是不是能好好的利用和行銷。
車站的左手邊有一家看起來像是柑仔店的老餅舖,本來打算要是光復街上沒啥好吃的,就來拍、吃、寫這家,卻沒想到....。
出了火車站、穿過台九線直走便是往光復糖廠的路上,不過一開始我就說了今次不帶大家去用冰淇淋餵鯉魚,所以我們打算就在光復街上隨意走走。
我們發現在花蓮這種剃頭店還蠻多的,對我來說它比較有趣的是會幫客人刮鬍子,甚至是掏耳朵。
以前大家普遍還在用底片相機時,這種相機店曾經滿街都是,如今它和「李立群」的廣告貫口同樣漸漸讓人遺忘,但偶爾看到還是會有一絲絲記憶中的片斷跳出來。
這直直、不算長的光復街上,我們發現了不少棟這樣古老的建物,是說不知道這冰果屋是否還有營業,不然還真想進去吃一碗古早味的挫冰,之不過以前的冰果室賣的都是四果冰,再不然就是早期的風月場所,並不一定真的全然在賣冰!
冰果室的旁邊有一間老式西藥房,這種藥房在台北可能不多見,但在宜蘭、花東小鎮上倒是還有不少,有興趣進去逛一下還能看到些以前的藥品和廣告,相當有趣。
這種木窗以前的學校校舍非常大量的使用,我印象中以前我國小的教室也是這種,小孩通常沒力氣打不開,最後還得勞煩老師幫忙。看了一下這上面好像是倉庫之類的,就不知有沒有人住,或是申請了古蹟?
走著走著覺得八肚妖了,於是拿起手機問了問G大神光復老街上有什麼好吃的,得到的答案是「蒙古蛋餅」於是決定再前瞧瞧去,走、找了約莫五到十分鐘便發現這家外表看起來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小店。
可惜的是我們到的晚上面的MENU只剩蒙古蛋餅和豬血湯,不然我很想吃個餡餅和鹹粥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店裡,嗯,或者應該說是家裡?
這碗滿滿滿韭菜的豬血湯端上來時嚇了我一大跳,入口後韭菜的香氣也同樣非常的迷人、強大,以至於除了一點點油蔥的香味外,再也喝不出其他的味道,是特色也。
這家的豬血脆而札實,一口咬下好像能聽到斷裂的叭喳聲,味道上偏濃厚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說是吃不慣,但我個人倒覺得挺不錯的。
紅茶就是標準以前小時候喝的那種紅茶,是以我們的共同結論就是「古早味」,但似乎淡了一點點,甜度亦然。
最後就是這個特別的「蒙古蛋餅」。說它特別一來是名字,好奇的問了一下老板卻反被他將了一軍,我問:「為什麼要叫蒙古蛋餅」,老板反問:「你為什麼要叫小虎」,簡單說就是沒有為什麼,自然叫著就變這樣,但我覺得這個理由很瞎,自然叫為什麼不是新疆是蒙古(笑)。注意看這蛋餅所附的醬汁非常的特別,他的味道我不曾吃過,
只能存猜則,口感上有一點像是用米漿調製的肉圓甜辣醬,味道上好像有加了一點味噌,是以鹹度上略為圓融、順口,鹹香啊鹹香安奈,賣麥呷=)
不曉得大家還記不記得【第49站-志學車站】
有提到一家我評價還不錯的蒙古蛋餅?這家的口感其實有那麼一丁點類似,同樣是外酥軟Q,當然我的意思是比台北的蛋餅來的明顯,可是吃了一口後我發現這家還帶著多一點的軟,但外表的酥卻少了一點。再則這家蛋餅還有兩個特色,一是大量的九層塔和洋蔥,但這蛋餅的香味更有層次更有咀嚼上的樂趣,加上同樣不輸的蛋和餅香,讓這蛋餅硬是我們在台北吃到的不甚一樣。
PS:為了找這家蛋餅的地址,08一時手滑讓這一篇已經完全的文章全數消失,所以這篇算是第二次重打的!,重點是08還是找不到這家蛋餅的地址(哭)。
詳細地址待補,總之就是出了火車站直走左轉光華街過了第一市場再往前三、五分鐘可達)
不過注意一下這第一市場,蛋餅就在他的左手邊(面對市場)直走約莫三、五分鐘的左手邊的地方。
不過,其實我拍上面市場的照片並不是為了介紹蒙古蛋餅,而是這牌樓下的小攤。這小攤大哥非常的親切,不斷為我們介紹他所賣的「稞類」,句裡行間盡是自信和驕傲,也讓我們在吃飽之餘又買了不少。
一開始右上吵著要吃這個偏白的碗糕,大哥說他的碗糕比別人白因為用的是純米漿,上面除了菜脯外加的是豆干而非我們常吃的「肉末」和「香菇」,是不是看起來很不一樣?
大哥說這個沾滿了油蔥酥的傢伙叫「芋稞巧」又是一味和台北同名不同物的食物,所以也順便幫大家買了一塊來試味道。
手工麻吉有兩味,我們選了比較傳統的花生粉,右邊的好像是白糖?
提了一袋稞本想回車站內吃,剛巧碰到好鄰居於是便進去吹冷氣,買了一杯還算不錯的抹茶拿鐵。小七門外看到一輛很是有趣的小三輪車,猜猜看上面載的是誰?
答案是盯著我看的小黑。按下快門的同時,我直覺大姐和小黑應該有著什麼樣精彩的故事,只是我臉皮薄不敢問,也不敢拍大姐。
進了店裡打開戰利品,先來介紹我忘了拍獨照的芋稞巧。它吃來和九份的不同在於Q度、簡單說就是比較稞,當中芋仔的成份很少,入口時油蔥酥的味道滿嘴都是、稞的味道要越步才會越明顯,至於芋仔的元素則是輕的可以。我想它勝在特別,勝在不一樣。
這個麻吉走的是硬Q的路線和我的心頭好【不老客家麻糬】
完全是兩回事,當中的餡是花生和白糖傳統口味,但也不知是我年紀的關系越來越吃不得甜了還是怎樣,就是覺得甜了一點。
這個草仔稞我就不得不說它超好吃,一來脆Q脆Q步來極為舒服,特別是那抹漸漸加重的稞甜很是迷人,當中的菜脯只吃的到香而沒有負壓的鹹味,蝦米和菜脯的清甜滿嘴好吃的亂七八糟,就這一味便值得你到光復來吃吃看!
最後是這個也蠻特別的潔白碗糕。它的口感偏稀,即乎是入口即化,化開後便全然只有米的香氣,醬汁就是單純的醬油膏香甜之息,再有咀嚼對後不時竄出的菜脯鹹香,和三不五時冒出的豆干口感,當然還有一點點香菇未。對我來說這碗糕也許談不上多美味,但口感、味道都蠻特別的,就大哥的說法比較偏向客家的作法,下次有機會來光復可以試試,最少好過吃來吃去就是「冰淇淋」,慘的是還鯉魚吃的多,自己吃的少。
光復第一市場:花蓮縣光復鄉光華街15號。小虎查了一下這小攤好像沒人寫,很好、我喜歡。而前頭說的蒙古蛋餅則同樣在光華街上。
下一站:大富車站
光復車站:花蓮縣光復鄉大安村中正路一段2-1號(三等站?我以為應該是二等站),設站時間:1913年11月20日。
周邊景點:光復市區、光復溪花蓮糖廠、馬太鞍濕地、花蓮客運光復站
歷史:
1913年11月20日:設「馬太鞍」驛。
1937年11月1日:改為「上大和」驛。 1947年:初改為「台安」站。 1951年5月1日:為紀念本鄉為1945年臺灣光復後新設的鄉鎮,站名配合地名改為「光復」。
1981年12月20日:車站北方光復河底隧道完工通車。
【小虎五四三】
好久沒有寫純然食記的環島文了(笑),是說這兩家小店我們都覺得蠻好吃、蠻特別的,所以之後我會將之單獨拉出來,以方便整理。
【接關式鐵道環島微旅行贊助店家】
↓↓↓喜歡小虎的食記嗎?有fb的朋友請按讚加入「小虎食夢網」,跟小虎隨時討論分享美食吧!
【接關式鐵道環島旅行】【花東線】第57站 光復車站
2013-09-04 23:46:46
文字:小虎食夢網
加LINE官方好友掌握最新優惠訊息
窩客島官方LINE:https://lin.ee/CNXVF2Bf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