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溼地指標性的裝飾藝術
在水面平靜可以拍到倒影成心型
搭配夕陽成為攝影愛好者必拍的美景
此次參加雲林深度微旅行一日遊,才有機會造訪仰慕已久的成龍濕地。
社區手做DIY
到達成龍溼地日正當中,主辦單位很貼心安排,在室內先做DIY。
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東青菊炒青,不發酵茶的DIY。
成龍村民的信仰中心安龍宮
導覽員已經帶著大大的斗笠,準備帶我們遊成龍濕地。
安隆宮前的竹編裝置藝術
首站捌貳問路站前地成龍社區全圖
區域有點大
今日重點就是主要裝置藝術巡禮
捌貳問路站
成龍村老屋改建而成的遊客中心,提供休憩、問路等服務,亦販賣地方特色茶點,期能深化人們與成龍村的連結。
成龍集會所
造型奇特地外表已經很吸引人
當你走入屋內
一定會發出讚嘆聲
成龍集會所裏頭令人眼花撩亂的裝置空間
成龍集會所是昔日為國小校舍,2012年由優雅農夫以海底小龍宮設計概念所建造,現為孩童的閱讀空間和村民記憶匯集的所在。
途中有一些小小裝飾藝術
帶著大大的斗笠來到一起開一扇窗
本作品由社區居民和外來訪客共同完成,內容以詩人王婷在2017年為成龍溼地寫詩〈再開一扇窗〉,描述暴雨過後的新生。以木刻板畫的傳統技藝來複刻詩句,並藉由集體創作,讓眾人一起為這片土地和人再開一扇窗。
一起開一扇窗
創作過程:
一起開一扇窗 - 成龍社區- 成龍溼地藝術季/在地創生 (chenglongvillage.com)
成龍濕地的形成起源於口湖鄉居民賴以為生的耕地,因地勢偏低、長年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嚴重下陷,加上1986年韋恩颱風及1996年賀伯颱風來襲,颱風引發海水倒灌侵襲,積水長年不退,原農田變滄海,造成海水倒灌,便漸漸形成濕地,卻成為濕地植物與水鳥的樂園。
經過幾間三合院,感受到地層下陷的嚴重性,新建地民居都要墊高地基以免遭受水淹。
蝦董ㄟ躼腳厝——成龍溼地說書館
為了協助解決台灣西南沿海地層下陷區的居住問題,觀樹教育基金會與雲林縣政府合作,由觀樹教育基金會自行編列經費、設計、監工興建並捐贈給雲林縣政府的的「高腳屋」示範民居。
角落生物與牛車路的裝置藝術
以前成龍溼地是農田的時候,這條路是一條牛車路,就是希望村莊裡老一輩的人,能夠緬懷以前的生活,也能夠讓沒看過水稻的年輕一輩,可以去體會。以牛車路為基地,藝術創作本著敬畏自然,訴說對故鄉往昔的不捨情懷。
2016年與2017年藝術作品,由社區村民共同創作的藝術作品,以「連結」概念串連過去生活記憶、現有自然環境與成龍新的未來。「再生」從空中俯視有如發芽種子,生生不息。夕陽西下時,與水中倒影相映成一顆心,傳達對家鄉的愛。
成龍村民一夕間,失去了原有農耕地,卻為冬候鳥留了一片祕密基地,整個溼地,都是牠們的偌大食堂。2022年台灣,總計有3824隻黑面琵鷺過境,這當中也有為數不少的嬌客,到此登門拜訪。
食物鏈壁畫
2012年藝術作品由瑞典Markuz Wernli 與日本AMadoka Yoshitomi兩位藝術家聯手創作,利用近一萬個回收文始殼拼貼而成的大型格畫。
堅持多年的環境藝術節,改變了整個村落!成龍濕地變寶地,村民從失落到接受,充新凝聚的居民的向心力,雖然失去了良田,但迎來植物與鳥類,也讓這偏僻的小地方,獲得旅人的青睞,名聲響到全台灣,全為來雲林必來打卡的熱點處。
旅遊日期:2022 07 24 黑皮的天空 2022 09 03
成龍社區官網連結:
成龍社區 - 成龍溼地/在地文化/ 藝術創作/ 環境教育 - 成龍社區- 成龍溼地藝術季/在地創生 (chenglongvilla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