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城老街第一站,我選擇了李榮春文學館,從門口看這日式房舍就覺得不錯。
前庭還有個古井。
門口還掛著"頭城鎮史館"。
門口的腳踏車是以前的樣子,前面常會有個橫桿。
李榮春先生1914年出生於頭城,1938年受臺灣總督府徵召到上海附近開闢軍農場供應日本皇軍。
隔年到東京,1940年轉往上海。1946年返臺,從此長住頭城。
1950年代曾與鍾肇政、鍾理和、陳火泉、施翠峰等臺籍作家成立了文友通訊,
一生創作不少小說,直到1994年中風去世。
室內布置素雅,窗邊有一排漂亮的彩色陶製花瓶和碗盤。
一旁有新製的模擬書桌。
牆上除了老照片,還有許多介紹的資料和書。
這房間看起來很寬敞,適合人多聚會。
平時倒是可以用紙窗門隔開,就是小一點的房間。
另一頭是廚房。
後面還有走道空間,採光不錯。
往後院望去,好像是個幼兒園,木柵欄牆上還刻了詩呢。
離開李榮春紀念館,走巷子繞到和平街老街,就看見巷弄裡的牆上有大幅的彩繪。
我們就從北門福德祠往南逛吧!
旁邊這家兌藏咖啡館看起來蠻別緻的。
邊間也是老屋,
牆上也有彩繪。
往前走來到頭城十三行康家古宅,
在清代由十三連棟組成對外貿易及輸出、輸入百貨商品的倉儲,所以有十三行之稱。
日治時期由頭城文人有"蘭陽第一筆"之稱的康灩泉(1908~1985),
向首富盧纘(ㄗㄨㄢˇ)祥購買其中兩間搬入,一代書香世家傳承至今已到第五。
不過因為十三行街屋大多毀壞或改建,宜蘭縣政府於民國92年公告為縣定古蹟,
經過兩年整修,才又以新面貌開放。
我們在門口看了好一會兒,感覺有人住在裡面,所以就止步於門口。
對面有個頭城老街意象牆,做得蠻漂亮的。
頭城舊稱頭圍,清朝嘉慶元年(1796)開蘭先賢吳沙公到蘭陽平原開墾的地一個據點。
因平原河運通達,加上烏石港海運便利,頭城老街十分熱鬧,號稱"開蘭第一街"。
時代變遷,老街風華不再,所幸還有些歷史建築,維護得還不錯。
往南來到盧纘祥公館,雖然大門深鎖,但可以看得出是一棟非常華麗的豪宅。
盧纘祥早年經商,後來從政,是宜蘭第一屆民選縣長,是個風雲人物。
盧家在清朝就已經是頭城首富,擁有頭成最大的行郊(商業公會)十三行。
房屋建於1926年,採用台式、日式、西式手法,
日式屋頂上有西式"老虎窗",屋子本身採用西式圓拱和柱式,門前還有迴廊,
但牆腳和台基卻又設計成傳統的櫃檯腳。
對面的史雲湖是頭圍港遺址,如果這裡以前就是海邊,
那這不到一百年之間,海水就已經退出去好多了。
那棵大榕樹枝葉繁茂,樹下有人躺著乘涼呢。
隔壁這棟白色房子看起來好貴氣,是法藍星饗藝空間,
原本是很高級的法式餐廳,目前停業中。
老街上也有不少磚造房子,搭配上木窗條,小小的窗口就能賣飲料。
不時可見彩繪,讓老街增添些許特色和活力。
特色咖啡館,和隔壁似乎是一起的。
隔壁叫做媽媽號,這名字真搞笑啊,
門口掛有玻璃裝飾,窗邊也有玻璃飾品,是個藝文活動和才藝課程場地。
頭城和平老街才走一半,還要繼續往南走到南門福德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