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秀林】長春祠地標-長春飛瀑
長春祠的建築採中國古典唐代亭台樓閣風格,並依照附近地勢嵌入山壁之間,精巧而莊嚴。
清新的泉水自山壁湧出,形成一道飛瀑直瀉而下,終年不歇,形成「長春飛瀑」,為中橫公路的一處盛景。
周圍具環形步道,可飽覽峽谷及曲流風光。
祠後有一石梯,高380階,可通往觀音洞,而祠下方的飛瀑,是由於河水不斷的撞擊、掏挖坡腳,使邊坡呈平行的方式後退。
我們這次只有停靠在公路旁欣賞長春祠地標-長春飛瀑。
長春祠步道從中橫公路舊道長春橋頭循階而下,沿著山壁鑿出的小徑至長春祠。步道延伸到長春祠正後方,垂直的山壁開鑿出「之」字形陡急而上的階梯,此段步道被稱為「天梯」。循天梯直上,先到達觀音洞、再經太魯閣樓和鐘樓。鐘樓是步道的最高點,登上鐘樓,居高臨下,俯瞰立霧溪曲折河道和峽谷,公路、車輛。從祠前眺望,立霧溪在此上下游作了3個超過90度的彎曲折轉,在地理學上稱為「曲流」,而長春祠就建在曲流的攻擊坡頂點上,因此剛好成為觀賞曲流地形的最佳地點。
長春祠供奉著中橫公路興建工程殉職的225位築路人靈位,唐式風格建築依地勢嵌入山壁間,清新的泉水自山壁湧出,形成一道飛瀑,如同一幅秀麗的國畫圖像。
長春祠觀景台設置有自行車專用車架,周邊道路狹窄,常有大型車輛行駛,請特別小心交通安全。
長春橋位於太魯閣入口處約3公里,左接寧靜禪霞雲煙裊繞的禪光寺及深空幽遠的長春祠、望海亭,長春祠內供奉著中橫公路興建工程殉職的200多位前輩靈位,古式建築風格依地勢嵌入山壁間,清新的泉水自祠內湧出,形成一道飛瀑,如同國畫再現,栩栩如生。
由於該區域為遊客觀光必駐足遊憩之據點,路段又為單線行車,然而人車混雜之結果即成為交通瓶頸,造成遊憩品質不佳,實為可惜;因此成立長春施工所,興建一座長141.16公尺寬9.5公尺的雙車道鋼架式鋼構箱型梁橋,全新的橋梁於83.9竣工,取長春祠之名為-「長春橋」,並新鑿一隧道名為-「長春隧道」銜接就有道路,舊橋則供遊客及車輛趨緩之用,以舒解該路段長期因停車所造成之不便,提供用路人車之順暢。
地質學家將長春橋附近的岩層名為「長春層」,長春層的岩石有別九曲層純粹的厚層大理石,包括綠色片岩及薄層大理岩與石英片岩等岩石的互層,顯現出美麗的褶皺。長春祠西側正是厚層大理岩的九曲層與夾雜有其他岩層的長春層交界處,有斷層通過,地質結構並不緊密,容易被侵蝕,加上位於立霧溪曲流外側的攻擊坡,受溪水侵蝕淘挖坡腳,以及應力造成岩石破碎帶,因而坍方落石不斷。
長春祠
地址: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
電話:03-862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