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南傳統美食,真的是一天三餐加午茶和消夜,根本就吃不完.
雖然台北美食也不少,不過好像沒有多到像台南這麼誇張.
上一篇有提到國華街上的盛牛肉湯,以及旁邊的哞熹哞熹.
在這兩間店的中間,有條通往大菜市的巷弄.
眼尖的我,看到了一樣我想吃的傳統美食:鄭記土魠魚羹.
第一代鄭忠枝約於淺草商店街後的露店完成時,即進駐開店,當時露店的點心攤有賣意麵、牛肉湯、羊肉湯、芋粿、肉圓、甜點等等,鄭家賣的是土魠魚粳。台南人的傳統飲食承襲福州口味較多,料理種類大多是湯湯水水,如牛、羊肉湯、鹹粥、粳類等,口味喜歡帶酸甜,土魠魚粳的特色也是如此,在南台灣暑熱的天氣裡,這一類小吃特別開胃。
鄭忠枝生有五男五女,他將大菜市的店交給大兒子,也就是第二代鄭金龍,之後又幫其他的兒子到別處開新店面,在台南還有國華街的鄭記,以及海安路鄭記,都傳承鄭忠枝的手藝,鄭記土魠魚粳就是特別好吃。
鄭金龍於青少年時即跟隨父親習藝,根基扎實,父親才放心將老店面交給他,目前由第三代兄弟掌理店務,弟弟鄭俊賢較早入店幫忙,哥哥鄭宇欽退伍後也隨即加入行列。一般油湯店算是武行,店家看起來大多精明幹練,鄭家兄弟卻相當斯文,看起來不像油湯店的老闆,但料理功夫可不馬虎,一樣做出鄭記的標準口味,現在還有低溫宅配服務,外縣市的朋友可以打電話詢問。
以上資料摘錄自台南旅遊網.
土魠魚羹,我們很容易在台灣各地吃到土魠魚羹.
各家手法略有不同,但是都非常的好吃.
不過以前在吃土魠魚羹時,會知道這不是北部的美食,應該是南部的美食.
但是,是南部哪裡????
相傳土魠魚羹起源於清康熙年間,來臺的福建水師提督施琅愛吃,當時百姓就叫這種魚為「提督魚」,因為臺語發音的關係,叫著叫著則變成土魠魚。臺灣各地都有知名的土魠魚羹店家,其中以開發較早的臺南市最多,早期因為受到季節限制,一年只有10 月到隔年1 月有土魠魚,拜1974 年安平港開港之賜,遠洋漁業的發達,使得魚貨來源穩定,因為價格合理,加上羹類及偏甜的口味長久以來為臺南人所喜愛,因此魚羮的攤子四處可見。
以上資料摘錄自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這裡還有一篇更詳細的專文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品味臺南-咱在地的故事
鄭記土魠魚羹
https://style-culture.tainan.gov.tw/food/index-1.php?m2=23&id=179
現場排隊內用和外帶的人都不少,需要花一點點時間等候.
不過,大家也不用擔心會排到天荒地老,還是地老天荒,海枯石爛............
(真的不用擔心....)
雖然內用的座位沒有非常多,用餐的人潮也不斷湧進來,但是這裡的翻桌率也是蠻快的.
所以只是稍微站了一下下,很快就有座位可以坐了.
店內菜單很簡單,就只有五項選擇.
土魠魚羹,土魠魚米粉,土魠魚麵,土魠魚卵,土魠魚塊.
賣得多,不如賣得精.
土魠魚羹米粉.
我自己很喜歡吃米粉,所以不管是肉羹,魷魚羹,韓國魷魚羹,除非我只吃羹,不然加米粉會是我的首選.
米粉的部份,我覺得差異不是太大.
羹湯也各自有自己的配方,只要不要勾芡得太濃,都算是不錯的湯頭.
土魠魚羹.
我比較常到寧夏夜市去吃土魠魚羹,我相信饕客們應該知道寧夏夜市哪一家的土魠魚羹比較好吃.
兩家的土魠魚羹在魚肉上的比較,不是我在拍馬屁,台南的確實是完勝.
鄭記的土魠魚羹肉大塊,魚肉外層裹的粉不會太多和太厚.
油炸過後,即便是放在羹湯裡,只要不是放太久,還是可以感覺到外皮的香酥,但是魚肉不會炸得太老.
不過,我已經點了土魠魚羹米粉,再點了一碗土魠魚羹就不對了.
應該是點土魠魚塊,才能吃到不一樣的土魠魚.
喵~~~~~~
這是番外篇嗎???
這隻喵就睡在招牌上,真的是很會挑位置.
國華街上美食超級多,鄭記土魠魚羹就別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