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資訊:
法鼓山農禪寺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5巷89號
電話:02-2893-3161
參訪時間:09:00am~17:00pm(最後入寺時間16:30pm)
近期在網路或IG上看到,北投農禪寺的夜景,燈光照射在水面上,如同炫彩的燈影,宛如在歐洲雜誌上,才看得到的奇景,於是挑個晴空萬里的假日,前來朝聖一番!!!
但現階段,寺內只開放至下午五點,所以想要看到或拍到,夢幻似景的夜景,可能只能瀏覽網路照片了!!!
痞客邦完整圖文: http://alicehuang1199.pixnet.net/blog/post/400986101
從大門進入,直看是大殿,右側是金剛經牆,感覺莊嚴而肅穆
靠近入口有一間"行願館-輕食區",裡面有販售經文及傳記,還有一些文創商品
水月道場,為建築師姚仁喜之創作,依照聖嚴法師的指示,"空中花,水中月",並將道場命名為"水月道場"
一反傳統佛寺的建築型式,將農禪寺設計成"景觀禪寺",為了符合建築宗旨,設計上走簡單大方.樸實的風格,沒有過多或多餘的修飾,道場線條皆以簡潔.樸素為主
水池中蓮花盛開,有一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境
水月池-猶如一面明鏡,隨著風.雲.夕陽.月光的變化,呈現不同的池面風采,提醒觀者,世事虛幻無常,如空花水月,毋需執著
大殿,遠觀猶如似美術館一般,造型簡約.堅實,展現頂天立地.屹立不搖的氣勢
走進大殿,感受極靜.莊嚴的古樸特質,大殿內,禁止攝影及拍照,必須排隊,保持安靜禮佛
大殿西側牆面,雕刻成一大片的"心經",當自然光照射下,落映在地面上,感覺提醒人們,緣生緣滅的自然定律
因為無法入內攝影,所以沒有拍攝到
水池與大殿,一前一後,一個看似變化多端,一個彷若磐石
一個動中有靜,一個靜中有動,相互對照
連廊
水月池,左方一排灰白色的長廊,從入口延伸至建築本體,彷彿外牆一般
這長廊也是大家拍照.打卡的熱門場地
位於水月池畔側,感受到一虛一實.一明一暗.一隱一現,在光影.水影.倒影的交織下,呈現剛柔並濟的面貌,如同世間相對卻一體不可分
寺內大量運用"清水模"建造,這是一種極需技術的建築方式,水泥結構建立後,便不在表面多做修飾
我們現在看到的牆面,就是水泥最原始的面貌,從旁邊的長廊到建築本體,甚至經文刻字,都是使用清水模製成的
所以撫摸牆面時,可以感受到牆面上,帶著水泥微微粗糙的觸感
底部有一大片"照壁",刻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意寓為,不在乎自我的利害得失,以無私無我的智慧,處理一切事物
開山農舍
1975年建成,是農禪寺最早的一棟建築物,兩層平頂磚造,外牆洗石子,內部地板磨石子,構造簡單樸實,呈現當時臺灣民宅的普遍形象
裡面,敘述農禪寺的建築及歷史經過,陳列大多保存原貌,參觀者可實地感受到,聖嚴法師與眾弟子,踏實.簡樸.精進的修行生活
現為紀念館,可入內參觀
金剛經牆
這牆面雄偉.堅強,五千多字的經文,鏤刻在106片泥作板材上,垂掛在L型牆面上,氣勢浩大,令人景仰
金剛經也是鏤空雕刻在牆面上,透過光影照射,文字會自然落映於地面上,甚是莊嚴
入慈悲門.慈悲花園
原是農禪寺的入口(三門),約於1985年前後完成
造型古典樸拙,2004年被台北市政府評定為,具文化.傳承意義的歷史建物
慈悲花園,面對大屯山脈,一大片綠地,讓人觀賞自然的景色
禪修公園
其實佔地不大,公園頂端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兩旁有可愛的八式動禪小佛
可依順時鐘方向,禪行到佛像前禮佛,繞佛三圈,同時,至誠詠念,身心必能祥和平靜
有轉腰畫圈.膝部運動.甩手屈膝.左右伸展,雕刻的唯妙唯肖,十分可愛!!!
在喧鬧的城市中,有一處這樣莊嚴.極靜的聖地,來這,心中的雜緒及紛擾,頓時間,好似都被這寧靜的水鏡,所平撫!!!
挑個假日來這半日遊也不錯,讓心靈沉澱一下,將自己寄託在這寧靜的道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