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去日本的時候,對於當地古建築(城、神社、木造建築等)的保存與維護有很深刻的印象,後來常跟朋友聊到類似的話題,總覺得台灣很多古厝或是建築,若能以傳統的工法保存及維護,應能再現當時的風華。與經濟的相互拉扯下,很常看到文化是被犧牲的那一方,尤其是都更的時候,總覺得可惜,古物本身維持不易,更別說是遷移時,損壞的程度會更大。
走過台灣許多老街,特別喜歡菁寮老街。位於台南市後壁區的菁寮,曾經是農業工商的區域中心,隨著經濟起飛之後,農業也跟著退居幕後,2004年《無米樂》紀錄片,讓這農村聚落的知名度再度打開。走進菁寮老街,處處可見文化資產保存及社區營造的成果。
座落在菁寮老街旁阮家古厝(金德興藥鋪),約建於清乾隆時期,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面對藥鋪,輕觸剝落的木窗,感受時代的痕跡,招牌上方的三個小門讓我印象特別深刻。走進藥鋪,可見許多藥鋪的古物,讓人不經意想說出,大夫、來帖傷寒藥吧(笑)!
四合院式的墨林農村文物展示館,典藏近三百件由居民提供的農村生活用品、早期醫療器材、藍染文物等。屬於菁寮聚落的集體記憶,透過居民的用心,讓外來的觀光客也有機會看到古物。很喜歡四合院的古厝,穿梭在各個空間,彷彿回到祖父母及外祖父母三合院的住家,大家在中間院子的地方嬉戲、遊玩,至今仍可回味。
菁寮國小,擁有歷史悠久的木造禮堂與辦公室,沿襲日治工法的概念建造而成,有別於鋼筋混凝土而成的建築,更顯得特殊。小學內的桃花心林木群,彷彿走進另一個空間,往深處前去,會有什麼新發現呢?
木頭的剝落痕跡,見證其歲月。
菁寮國小斜對面的天主堂,是由普立茲獎得主-佛萊德.波姆(Gottfried Bohm)設計,也是他在亞洲的唯一作品。從遠處看去,可見到包覆鋁皮的銀色錐尖頂,與傳統紅磚瓦屋及合院式的民宅,形成強烈對比。
菁寮老街範圍不大,卻有許多特色建築,結合不同時代與國家的色彩,讓這小鎮增添不少趣味,還有很多地方可以讓你流連忘返,前往菁寮,不仿在此住一天,細心感受農村生活及當地文化,以悠閒的節奏,享受這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