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講說馬拉邦賞楓,但之前去過一次的印象是馬拉邦的楓不是像武陵、奧萬大那種能夠親近的賞楓,要嘛是楓葉高掛冠樹層上的高高在上,要嘛就是遠望對面山壁上的楓情萬種,這次又聽說馬拉邦的楓況不錯,相隔30年的馬拉邦是不是跟以前不一樣了,懷著這樣的憧憬,吆喝著同事再來上一趟二天一夜的馬拉邦賞楓之旅,誰料到,路況不好、拍照過久,竟然會摸黑下山
日落後的馬拉邦山下雲海奔騰,但為安全故,一行人只稍微看了幾眼,便立馬急行民宿而去
這次的馬拉邦之行是循北線而上,同事中有人剛好感冒,精神體力不大好,這趟北線行,從楓葉地圖民宿開始,足足走了5個鐘頭才登頂
民宿前方視野清晰,都可看到遠處碧綠的鯉魚潭水庫
單單從民宿走到北線山徑起點就要一個小時,當然這段路程精神狀況正好,沿途就由大伙的歡笑聲陪伴著藍天綠野
沿途也偶而穿插幾株翻紅的掌葉槭
雖然氣溫不高,但在藍天底下上坡,就算穿上排汗透氣的保暖衣,衣內還是全都縟濕了
好不容易走到登山口,休息一下,準備走更遠的路
起點的山徑以黃泥路面為主,循著山壁前行
今天竟然能看到大、小霸尖
前次來訪馬拉邦,整個山色霧濛濛,完全看不到對面的山系,今日倒是非常透徹
滿清在1895年甲午戰爭失利後割讓台灣,日軍從台灣北部澳底一帶登陸,展開接管任務,馬那邦山曾在1895年及1902年發生兩次泰雅族人抗日事件,雖然遭受鎮壓而失敗,但驍勇善戰的泰雅族人令日軍傷亡慘重,事平之後,日軍在馬那邦山戰場豎立多處紀念碑或弔魂碑悼念陣亡的軍士,但原碑已失落,1984年台灣民間團體重修豎立馬那邦山古戰場紀念碑,紀念當時英勇抗日的原住民同胞
由紀念碑再往上行約5分鐘可抵達一處空曠的平台處, 是以前的日軍草坪營區的遺址,今日已然雜草叢生
營區旁的空地上有小片的櫸木林,而在蒼翠樹林中,也可見到幾株紅榨槭,但還是高掛樹梢,不可褻玩焉
舊營區再往上不久可見一塊巨大岩石橫阻於稜線步道上,巨岩因地殼變動,已斷裂為二,兩岩之間的隙縫,僅容單人通過,因此形成天然的隘口,故稱為石門。泰雅族人曾以此隘口為屏障抵抗日軍
石門過後,地勢轉為陡坡,山徑變為陡上的枕木土階路或依著樹根盤旋而上,路徑濕滑且階高頗大,應可稱為馬拉邦山版的哭坡吧
接近山頂平台處有一徐慶榮紀念碑橫立路旁,經查徐慶榮先生為苗栗人,民國71年曾攀登印度白針峰創下國人在海外登山最高記錄,但72年再度遠赴印度攀爬庇古巴特峰(6772M)時失蹤,罹難時才29歲,苗栗登山協會於73.10.07在馬拉邦頂立碑紀念
徐慶榮紀念碑的後方即是馬拉邦山峰頂平台處,標高1406公尺的馬拉邦山立有一等三角點一座,也是台灣小百岳之一
既有一等三角點,當然會有很好的視野,剛好今日有著非常清晰透徹的天候,對面的聖稜線各個山峰一字排開橫亙眼前,好不壯觀
山頂平台上有十幾株紅槭已然紅透,恰是這趟行程最美麗的紅顏,雖然規模小了些,但看到這些紅葉、山景,這一路的辛苦與汗水全都值得了
雖然路徑上的楓葉比樹上的還紅、還多,能夠平安的登上山頂,一看眾山小,心中也非常感念上蒼之厚愛,虔敬的舉起一片紅葉與三角點石碑合照,聊表我們的敬畏與感謝的心情
辛辛苦苦爬上峰頂,除了三角點之外,這塊大木板也應該合照留念一下
山頂平台還有個昭和6年(1931)所立的石碑,碑上刻有草書的「那邦山戰諸地」,經查是紀念明治35年(1902)馬那邦山戰役。石碑斷裂成三截,現僅存中、下二塊上下相疊,最上層的一塊已遺失。而馬那邦山兩次日人與泰雅族群的戰役,分別是在1895年及1902年
一路餓著肚子上山,到達山頂已近午後二點,就依偎紅葉下來場簡易的餐會吧
簡餐用畢,山下已嵐霧逼進,山風吹拂之下,身上不免有些許寒意,加之時間已晚,還是趕緊下撤,平安回家才是唯一的一條路,馬拉邦山,塞悠那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