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情懷舊滷味,曾經被壹週刊報導過,所在老屋非常有歷史,且以舊整舊的處理方式得當,保留老房模樣完整性,但裡面設備還是很現代,就是有冷氣啦~~哈哈,吃東西不擔心滿頭大汗的,且採光真的非常棒,寫美食文,依照慣例,就是先上菜,再來談這棟老房子歷史囉!
不只這房子很有歷史,這款滷味也非常有歷史,阿珠阿嬤農忙之餘將拿手絕活釋出,創出的獨門滷味,不只養大孩子,也打響名號,
下圖是滷味全家福,$270元。裡面有鴨翅、雞翅、雞爪、鴨胗、貢丸、豆乾(另外單盤)。真是非常入味,幾乎每一樣都好吃。
下圖左是豆乾,冷藏後上桌,也不用加熱就可以吃,滷味帶著一股清淡的中藥香氣,後面那盤是醃蘿蔔,大家都稱讚好吃。
阿珠阿嬤從小攤子賣滷味,一賣50年,其後代接續在西螺延平老街開店,又結合五星級主廚的牛肉麵,用的蔬菜都是產銷履歷的呦,讓餐廳的料理更豐富了,也因此上了美食鳳味、冰冰好料理、歐吉桑遊台灣、草地狀元、食尚玩家...等節目,真可說是西螺老街上最有名的一間餐廳了。
下右圖,因為這家店的牛肉麵得過獎,有三款牛肉面可以選擇,包括紅燒、清燉、素食三種,這是"牛肉麵三重奏",$319元,可以一次吃到三種口味。
下圖就是以中藥材與香辣豆瓣醬熬煮的"紅燒牛腩麵"$209元,是店家招牌,看這湯頭就覺得超有味。
當然,除了牛肉麵外,店家也有賣飯啦,很適合我們這種前輩子大概是農家子弟的人來享用,吃飯才有力氣啦~~哈哈哈!我愛吃白米飯!
下圖是招牌三杯雞飯$189元,我覺得這家店的特色就是醬汁好吃,且不偷懶、滷東西都特別入味,這肉還保留口感,但味道完全都滲透到肉裡了...。
下圖,一品花雕雞飯,$189元,入口就感受得到花雕的香氣。
下圖是梅干扣肉飯$189元。比起前面的三杯雞,其實這款梅干扣肉味道沒那樣重,肉也是入口即化,這就得用肥瘦兼具的肉下去煮,口感才會好,全瘦太硬,全肥太膩,得恰到好處,這幾款飯都很推薦。
吃完滷味,如果還欲罷不能,入口櫃檯就有很多冷藏滷味可以買回家,室溫可以放6-8小時沒問題。
下面我就開始來介紹這棟房子囉!實在有很多可以說的呢,這間老房也曾出現在周杰倫的電影"天台"中。
這間餐廳包含三進,從前到後,屬於狹長型的,是舊名"金玉成商會"的連三棟建築中間那一棟,屬於主屋,所以通常後代都不可能賣,外觀上多處使用家徽與姓氏,這是大戶人家才有的建築方式,內部屋頂有很多地方用透明玻璃窗,所以採光很好,很適合拍照。
金玉成商會,過往是鐘錶金飾店,這棟建築的外觀以自由曲線造型構成,與傳統中國建築的對稱嚴謹很不一樣,而是走ART DECO裝飾主義的美學風格,帶有強烈的藝術與現代主義建築型態。屬於地方工藝與結合時代經驗的產物。
74號原名叫作慶裕隆商行,原本為魚品雜貨業,後來轉手給龍文書局,再轉手後就荒廢多年。2009年螺陽文教基金會找到螺情滷味來整修開店。
螺情老闆,就是阿珠阿嬤的兒子-鍾紀銘,當初來看這裡是一片廢墟,本以為一兩百萬可以整修,沒想到一作不可收拾,後來花了五六百萬才處理好,內部牆上還有沒整修前的照片,是整建半年間的歷程!
這棟建築共分成三進,入口處的第一進是1935年(昭和十年)市區改正之前所建。第二進餐廳部分屬於閩式建築,充滿百年前漢人來台的痕跡,第三進則是日治時期大正年間的建築。
從第一進要到第二進的餐廳部分,這個中井過去是西螺的第一條街,已經有三百年的歷史,巷道非常窄小,很疑惑,當時的人長得很瘦小嗎?這樣窄的巷道擠滿人潮,難以想像阿?這餐廳也很妙,融合了主屋建築與街道。
這街道處,現場還保留古老的水井,當年街巷上許多小販與工人繁忙進出,當時這條街道傳說有"三不見",就是"不見天、不見地、不見女人",主因當時小販蹲在巷內,看不到天,不見地則是因為附近本來有碼頭,許多米糧從這裡運出去,現場到處都是壓艙石,滿滿的壓艙石把地都占滿了,所以當然看不到地囉!
而古早時代,女性都只能待在家,不輕易外出,當然這裡也看不到女人啦!
穿越傳說中的西螺第一街後,走入第二進的建築-餐廳,這棟房子已經有120年歷史,而街道有300多年歷史,現在吃飯的廳有部分是以前的街道,這棟建築曾閒置二、三十年沒人居住,這些樑柱都是當年從福建運來的福州杉,防腐蝕性強,當年船隻將米糧運出去賣,然後就換了這些福州杉來建房子。
鍾老闆請來的老師傅們開玩笑的說,"不怕老闆付不出錢來啦,這些木頭現在都已經找不到了,我們願意免費來搬這些木頭啦!都是寶貝!"
可以看到下圖左方的門上,還有120年前的對聯,至今字跡都還可以辨識,當年請了"安平樹屋"的建築師一起來打理,它擦亮了原本塵封的對聯,讓鍾老闆在對聯上發現自己的名字"紀""銘",覺得自己本身就是西螺人,且跟這房子太有緣分了,就這一緣份,花了幾百萬.....。
現場有人問,那"鍾"字在哪裡?因為隔壁就是鐘樓,取其諧音,老房...^^歲月真是神祕的一門學問阿!
當年設計師為了怕說出整建費用後把鍾老闆嚇跑,於是說只要花約五十萬,沒想到前後花了五、六百萬,足足多了一個零,真是比買一棟新的還貴^^,如果不是為了對老屋與文創的支持,誰都不會作這種投資。
當年,老街初期只有螺情跟螺陽基金會在這裡推動老街步行,連東市場都還沒出現。
房子內裸露的牆面可以看到蘆葦梗建材,以西螺大橋周邊最多的蘆葦梗來當作建材,是別處都沒有的取材,現在牆壁上還刻意保留裸牆處,是當年發現沒辦法修復,於是原地保留下來,
第二進當年還是廢墟時,雜草叢生,還有兩棵大榕樹,後來花錢把樹移出去,整建後還保留門框上的對聯,這老屋主當年從商,但還是非常注重子弟們的文風,這些門框上的顏色也都是以前保留下來的。
這裡經歷過921大地震,上半部的牆面都是隔壁的,當年畫版都已經倒塌,所以上下兩面的磚牆年代、顏色與工法都不一樣了,以前(上面)是兩短+一長,是八吋牆工法,等於兩倍厚度,堅固厚實但費材料,承重力當然更好,非常適合台灣多地震地形,而現在是水平堆砌法(看下面),薄薄一層的四吋牆,如果力道不對就會坍塌,從建築可以看到古人針對台灣地形的建築智慧。
鍾老闆當初從事補教業,會跨業來開餐廳,是因為看到許多來接小孩子的家長,因為趕時間都隨便吃吃就來,他才希望發展健康營養料理,造福職業婦女,於是鍾老闆把老闆娘送去廚藝教室學習,補習班小朋友就成為最佳的試吃員,今年已邁向第二十年,今年螺情阿嬤御廚房在八月已經開到廈門沙坡尾老街,還打算在英國設食品廠。
為什麼會選在英國設廠?主因鍾老闆的女兒在英國念碩士,對當地了解,當年阿珠阿嬤推小攤子養大一家人,這算是家族傳承體系。
下圖,洗手間跟廚房旁展示風鼓機。這裡採光真漂亮。
許多當地西螺老人們回家鄉,都會特地來看這棟老屋,回想當年在這裡前後跑來跑去的記憶...。
這觀景窗上看到的是第三進的屋子,是日治時期的巴洛克式建築,已經有八、九十年歷史,屋主本身是紹安體系的客家人,所以融合閩粵建築風格,但只能透過窗子看,是沒辦法進去的,
仔細看,上面還有英文阿?但其實「KEIYUURIUSHIYAUKOU」是日文發音羅馬拼音,也不是正統日文,而是混了西螺口音的日文,翻譯出來就是"慶裕隆商行",連門聯都是用水泥刻的,是屋主親自設計。
當年,屋主要展現身分的方式就是蓋建築,屋主在清朝時以賣南北魚乾貨起家,累積財富後於日治時期興建這棟小洋樓,家徽都還刻在上面,還有兩隻石獅來鎮煞,是南部有名的劍獅文化(台南安平民宅特有的一種避邪物)的一種。
陽台上有五根樑柱,作成竹節的造型,這是精算過的,五是吉利數字,期許後人節節高升,那是一棟保留大家長對後代的深深期許的建築,這餐廳的三進建築非常奇妙,橫跨三個時期的時光隧道。
參加2016食旅台灣味的活動,來一場雲林的美食小旅行,雲林是台灣最大的農業生產基地,這裡就近取材的材料很多,本來就應該是美食的大貨倉,加上西螺很讚的手工醬油,美食怎能不好吃呢?
我本身就是西螺醬油的愛用者,用過大同醬油、丸莊醬油、瑞春醬油、陳源和醬油幾個牌子,搭配烹調真是太完美了,許多還在吃化學醬油的人們,趕緊轉戰西螺的手工醬油吧~~保證一試成主顧!
西螺老街短短一條,但這裡的街屋真是出乎意料的漂亮,每一棟都很精緻,且仔細鑽研,故事豐富動人,幾年前我買過一本小七的7-watch雜誌,有一期介紹全台灣的老街,當時就想跑遍台灣的老街,西螺老街算是圓我一個部分的夢了^^。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74號
電話: (05)696-3666
官網:http://www.lo-ching-food.com.tw/
【食旅台灣味】官網:http://www.eatgourmet.tw/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