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桃園大溪三合院的米食料理教室,傳承的是阮自小到大熟悉的食粿日常|雙口呂文化廚房

2021-11-02 文字:CJ夫人

阿嬤告訴我,每年生日她都一定會幫我準備紅龜粿,為的就是討個喜氣吉利,紅紅火火,久久長長。這是兒時一路聽到大的話,而我卻過了而立之年才懂得她的寓意。

 

最貼近土地的年代

遙想百年以前的台灣,農業時代的資源並不豐碩,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每日餐食多半繞著老天臉色,例如最近盛產芋頭、番薯,家中灶上桌上的主食、點心,也幾乎餐餐看得見芋頭與番薯,田間耕耘與家中嘴上所感受一致,日子平凡平順,倒也輕鬆自在。



 

珍稀的粿

相較之下,稻米和蔗糖則屬於高經濟價值的物產,是家中主要收入來源,而兩者結合做成的粿,自然不會成為日常主食,僅是作為農家農婦與老天祈求來年好豐收,或逢年過節時分,家中老小才得了食粿的機會,食粿這件事,是一種天與人,人與人,世代與世代最純粹的祝福。



 

你還記得這個季節的山海田野之間,盛產什麼果物嗎?

隨著新世代日漸茁壯、當家,承自農業時代的敬天地、祭祖先、懼鬼神的精神寄託與傳統習俗,已經被商業、網路、跨國交流等資訊取代,現在,走進各大銷售通路,規格化標準化的巨型倉庫,正將我們與腳下土地與四季豐收畫面的距離愈拉愈遠,漸漸地,我們失去了對土地關懷的契機,更失去了那份敬重。



 

看見土地現在的樣貌

幸好,阿嬤傳承下來的智慧,對30世代的中壯年族群仍有受到重視,請跟我一起來到桃園大溪稻作鄉野之中,一間位於南興路的傳統三合院,整齊素雅、古色古香,她是台灣少見的粿的料理教室「雙口呂文化廚房」,作為台灣米食紀錄文化與生活傳承的交流場域,推出預約制的作粿小班制課程,提供一人一套的食材原料和現代化廚具,體驗3-4小時從無到有的台灣米食製作過程。



 

淬鍊,存在手作、耗力與費時之間

雙口呂文化廚房設計包含年度課程如紅龜粿,及節慶課程如芋粿巧、番薯粿、草仔粿、米篩目(米苔目)等,無論你有無烹飪基礎,都能夠在雙口呂創辦人夫妻條理有序的分享之中重新認識台灣米食、傳統烹煮器具、動手實作和品嚐,以粿作為引導,讓人們待在三合院做粿、吃粿、品嚐粿的背後,我們共同還記得的兒時生活與節氣故事。



 

把文化傳承下去

會不會未來有一天,象徵吉祥吉語的發糕、牙牙兒語央求著團團圓圓要湯圓、表現人文節氣的端午節粽子、逢年過節、熱鬧烘烘的食粿時光都不復存在?
我認為任何事物的價值,並無法單一用價錢的方式來定義,只要下次經過西式甜點店,一塊上百元的切片蛋糕,之於下次經過傳統市場,一塊銅板價的紅龜粿,分別踮踮在你心中的份量與價值,而未來某一天,粿還能存在後代記憶與生活之中,那都是此時此刻經過市場的你你你你你,所共同成就出來的。


Siang kháu Lū 雙口呂文化廚房

我傳媒關心您: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全國二級防疫警戒,請每一位國人遵守下列三點:「戴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落實防疫措施」。

資訊內容由CJ夫人。喜愛度假。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