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的足跡~走遍天涯

文章類別:旅遊-國內旅遊

縣市地區:新北市 > 瑞芳區

02-2497-4143
新北市瑞芳區候硐柴寮路42號
作者本次評價:
3.75
環境設備
4.00
服務
3.00
交通便利
3.50
CP值
3.50

IMG_1294.jpg  

在一個陰雨的假日, 我第一次造訪這幾年來因為「貓」而聲名大噪的「猴硐」小鎮. 這次的猴硐之旅, 帶給我滿滿的感觸卻是我始料未及. 猴硐不是只有貓, 猴硐原來這麼滄桑、原來是這麼有歷史的地方. 就讓大家跟著小涵一起好好地遊猴硐.

猴硐位於新北市瑞芳, 從台北出發開車約1小時會到. 如果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話, 建議搭台鐵最簡單方便. 可以搭東部幹線往宜蘭的區間車, 在猴硐站下車即可, 或是從瑞芳開始的平溪線在猴硐也有停. 所以如果到平溪線的平溪、十分旅遊時, 建議也可以把猴硐排進去. 當天我們是開車去, 往猴硐的路還算好開, 過了瑞芳後一路沿著指標就可以抵達. 原本我們是想停在較靠近車站的第二與第三停車場, 但是都客滿了, 所以繞回離火車站稍遠, 在橋旁邊的第一停車場. 停車場對面就是猴硐的遊客中心. 建議大家遊猴硐前可以先去遊客中心, 除了裡面有免費的猴硐簡介可以拿外, 裡面的志工會很熱心的介紹猴硐附近的景點, 對於景點與時間規劃會比較好.   

新北市政府把猴硐這裡規劃成「煤礦博物園區」. 猴硐的地名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早年當地的山洞裡有猴子群聚, 所以這個地方被稱為「猴洞」. 到了日據時代, 因為當地居民以採礦維生, 不希望礦坑洞裡有水, 所以把猴洞的"洞"字改成"硐". 到了民國51年, 政府認為"猴"這個字不雅, 所以又改成"侯硐". 到了近代, 地方人士希望改回舊名, 最後新北市政府通過恢復 「猴硐」地名.

猴硐在那段黑金歲月中曾經非常輝煌. 在過去台灣的工業動力必須靠煤炭當燃料的年代裡, 猴硐曾經是台灣煤礦產業第一大城, 這裡也擁有全台灣最先進的產煤設備. 瑞三礦業在這裡大量開採煤礦共70年. 在那段光輝的歲月裡, 猴硐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因此有大批外地移居來此開採煤炭的人. 猴硐的居名最高達到九百多戶, 六千多人. 隨著當地煤竭, 以及煤礦產業的沒落, 在民國79年猴硐的煤礦業完全收坑停產. 猴硐從繁華的小鎮急速沒落. 李家的瑞三礦業也從全台最大的煤礦公司到現在徒留在猴硐的廢棄傾倒的整煤場, 讓人感到不勝唏噓.

這個幾乎被世人遺忘的落寞小鎮, 在幾年前竟然因為「貓」而突然變成熱門光觀景點. 所謂的猴硐貓村, 指的是車站後方山坡上的民宅古街. 這裡原本就有許多貓咪在此棲息, 因為貓的繁殖能力強, 造成這裡越來越多貓. 2009年, 在貓夫人等愛貓人士號召下, 當地居民與志工當地努力提供給貓咪一個舒適的環境. 人與貓在此和諧的共同生活, 猴硐的貓村因而聲名遠播吸引大批遊客來此看貓. 這真的是讓人始料未及.  

 

我們造訪的這天, 是個陰雨綿綿的日子. 原本擔心在這種陰天裡, 貓咪不喜歡出來, 但是一到猴硐旅遊諮詢站前的廣場就看到造景的貓頭上坐著一隻直挺挺的貓.

看到貓咪的我們超興奮.

 

在猴硐的遊覽路線, 建議先到火車站對面的願景館參觀. 願景館原本是瑞三的選煤廠倉庫. 現在規劃為文史展示空間. 裡面詳細的介紹猴硐的歷史以及煤礦產業. 之後從猴硐車站經過貓橋到對面的貓村.

 

猴硐車站裡有可愛的貓車長喔!

這座猫橋是在2013年完工落成啟用. 非常特別的是貓橋是一座"人猫共用天橋". 橋內特別設計給貓通行與跳躍用的跳台, 非常特別. 

在猫橋的跳台上可以看到許多貓咪.

這就是非常有特色的貓橋外觀.

  

從貓橋過來的這邊就是有名的貓村. 貓村原本是這裡靠山的民宅. 但現在這裡整理得很好, 路邊到處都可以看到給貓住的貓屋, 我也有看到這裡的志工定時拿東西來餵貓, 讓人感覺到這些貓應該都有受到妥善的照顧.

貓與狗總是互看不順眼. 在此看到一觸即發的貓狗大戰, 非常有趣.

貓咪這種怡然自能好享受的樣子, 好可愛.

在猫村裡隨處可見貓的繪圖與裝置品.

貓村裡有許多販賣與貓相關的各式產品. 其中這間日式風格的招財貓本舖最吸睛.

這裡有許多攤子在販賣給遊客餵貓的貓罐頭等等物品, 但我不建議購買. 這裡的貓定時都有人餵養, 讓他們吃太多反而會造成他們的負擔. 

來到貓村的最高處. 這裡視野較好, 所以有整排的景觀咖啡店與簡餐店, 但價位也不是很便宜.  

從這裡可以清楚看到橫跨基隆河的高聳拱橋, 這就是猴硐有名的"運煤橋". 對岸的黃色建築物是瑞三礦業大樓.

看到前方運煤橋前傾倒的整煤場. 上面有著大大的"產煤裕國"標語. 對比有如廢墟的整煤廠, 真叫人感嘆.

 

   

回到車站後, 時值中午用餐時刻. 車站前有三家麵店, 我們選了生意很好的"礦工麵點仔"用餐. 後來回家查了一下, 這裡最早的麵店是"阿蝦古早麵", 下次再來吃看看.

 

主要以麵飯類與黑白切為主. 我們點了一份阿英雞卷$50、頭骨肉$60、魯白菜$30、魯豆腐$20、礦工麵$50、油麵$30. 便宜又美味的一餐.

 

油麵的湯頭喝得出是大骨熬的湯底, 但清爽不油膩.

 

所謂的"礦工麵", 就是裡面多了兩大塊豬肝與魚板. 還有礦工麵的麵是用陽春麵那種白麵而不是油麵. 我很喜歡這種充滿古早味的美食.

每樣小菜都滿好吃的.

 

吃飽後, 繼續我們的猴硐探索之旅. 逛完貓村, 不要急著離開猴硐. 猴硐還有很值得探索的地方! 猴硐重要的地標就是這個"運煤橋". 運煤橋是橫跨基隆河的圓弧拱橋, 一端與整煤廠相連. 當初是為了運送煤礦到整煤場. 現在看到的橋墩, 是在民國54年由瑞三礦業以鋼筋水泥重新建造而成, 所以運煤橋也叫做瑞三大橋.

 

從橋上看選煤場, 還可看到許多廢棄的機具與破損的運煤鐵軌.

現在的橋上已經經過整理. 橋上幾台礦車供遊客拍照.

從橋上看基隆河風光.

山坡上的貓村.

走到橋的對岸後, 有人在推銷"百年礦車"的票卷. 原本票價是$150元, 我們去的當天特價$100元. 都來到這裡了, 就來體驗看看坐礦車進礦坑囉!  

原來這個百年礦車體驗是由"猴硐坑休閒園區"所經營. 上網看了許多人的猴硐遊記, 之前這個猴硐坑就如大部分廢棄的礦坑一樣, 已經坍塌並被荒煙漫草所遮住. 但是在2013年, 猴硐坑休閒園區的經營團隊, 把這個坑道結合旁邊的瑞三礦業大樓、電機房、修理工廠等等重新整理打造成有民宿, 有餐廳的觀光園區. 我們買的礦車體驗票, 是包含坐礦車到裡面, 途中會下車讓客人體驗一下挖礦的辛苦, 坐完礦車後還可以到旁邊的瑞三礦業大樓參觀. 這樣一趟全程約20分鐘.

因為是在特價, 所以生意還不錯.整台列車都坐滿滿.

坐在狹小的台車進入陰暗的坑道, 真的讓人體會到以前礦工的辛苦. 很多坑道裡面都很深, 空氣又不流通. 然後他們要在這樣暗無天日的地方工作. 真的好辛苦.

中途會停下來. 讓人體驗在坑道裡拿著鋤頭挖礦.

這裡也是以前瑞三礦業的建築.

 

這就是我們坐的礦車.

坐完礦車後, 我們到瑞三礦業大樓參觀. 這裡原本是瑞三的辦公大樓, 但在猴硐的煤礦業完全收坑停產後, 這棟大樓也人去樓空. 現在猴硐坑休閒園區把這棟大樓的一樓作為"猴硐坑瑞三文史館", 裡面有猴硐以及猴硐最重要的李家瑞三礦業公司非常詳細的介紹. 現在大樓的樓上變成休閒會館民宿.

瑞三礦業大樓對面的壁畫好可愛啊.

回程經過運煤橋時, 遠方一列普悠瑪號列車快速通過. 最新的火車通過這個充滿歷史的小村落. 新與舊是如此強烈的對比.

此時雨勢越來越大, 我們只好踏上回程. 再看一眼遠方的瑞三大樓與運煤橋.

 

 

   

這次的猴硐之旅, 其實還有很多過去礦業的景點我們沒去, 包括: 瑞三本坑、礦工紀念館、礦工宿舍等等以及基隆河壺穴的自然景觀. 猴硐這裡還有許多古道, 包括金字碑古道, 這與草嶺古道一樣屬於淡蘭古道的一部分. 上面也有當時清朝的台灣總兵劉明燈的題詩刻在石壁上, 是國家三級古蹟. 此外, 猴硐神社的鳥居遺跡、大粗坑觀光步道、小粗坑觀光步道等等.

走一趟猴硐, 讓我發現這個現在以"貓"而出名的地方原來還有這麼多滄桑的歷史. 猴硐原來在我們台灣工業發展的背後扮演這麼重要的角色. 這裡的煤礦提供大量的工業動力燃料. 而這些煤礦是靠著辛苦的礦工在暗無天日、空氣稀薄汙濁充滿煤塵的地方挖掘出來. 長期在這樣的環境工作, 這些礦工的晚年, 很多都得了矽肺症, 非常痛苦. 這些人真的是我們台灣幕後的無名英雄.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 只能看著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東西, 默默地感謝他們辛苦的付出. 一樣是礦業小鎮, 猴硐不像九份與金瓜石過度觀光與商業化的發展, 我反而很喜歡猴硐的原始與寧靜. 貓村讓這沒落又滄桑的小村重新有了新生命力, 但我希望猴硐還能繼續保持其原始的面貌, 不要變得太商業化. 猴硐不是只有貓, 走一趟猴硐來了解他過去那段輝煌的黑金歲月歷史, 相信你會跟我一樣滿滿的收穫與感觸.

 

相關資訊:

猴硐煤礦博物園區

地址: 新北市瑞芳區猴硐柴寮路42號

交通: 自行開車 - 國道一號往基隆北上,接62快速道路瑞芳交流道下,經瑞芳市區接102縣道往九份方向,經過瑞柑路橋後右轉北37鄉道依指標往猴硐

        火車: 1. 東部幹線往宜蘭方向區間車, 於猴硐站下車
                2. 東部幹線往宜蘭方向莒光號, 於瑞芳站下車轉搭平溪線火車於猴硐站下車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 不要忘了給小涵一個「讚」喔! 也歡迎分享文章. 大家的鼓勵與支持, 是小涵寫文章的動力^^ 

觀迎加入「涵的足跡 走遍天涯」跟著小涵吃美食、玩遍天下 FB 粉絲團, 隨時follow小涵最新吃喝玩樂的情報與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