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沙良的部屋
邀約
窩客好文

希沙良的部屋

文章類別:美食-食記心得

縣市地區:台中市 > 南屯區

造訪商家: 林金生香
04-2389-9857
台中市南屯區萬和路一段94號
作者本次評價:
4.60
環境設備
4.50
服務
5.00
交通便利
5.00
CP值
4.50

研香所──傳統麻芛DIY新體驗

[台式茶點、咖啡/台中南屯]

自道光年間開始逐漸繁榮的南屯
是台中市區最早發展起來的區域之一,
被稱為犁頭店
老街位於萬和街南屯路相交的三角街一帶,
這個地方在希沙良以往負責中部地區旅遊時,
兩位台中的老朋友──芯瑜和小海都曾經帶王子我來過…

當地的萬和宮是信仰中心,
台中的學子們在考試前也一定會到這裡的文昌廟來祈求考試順利。
來到這裡,
不管是逛逛老街,在三角街轉角喝個飲料配蜜番薯,或者是在廟前的老店購買傳統糕餅等伴手,
都有著與在如今繁華的台中市區不同之體驗。



犁頭店南屯老街一角。右側即是仍保留老店「林金生香」招牌的研香所
 

犁頭店

位於半線(今彰化市)到葫蘆墩(今豐原區)路途之中點,為台中市的發源地。
於清朝雍正、乾隆年間,因拓荒風氣鼎盛,移民湧集,農具製造與販售應運而生,
打製犁頭等農具的店舖聚集,形成農民生產用具的交易中心,故稱作「犁頭店」。



希沙良也在這邊接觸到了台中在地的傳統食物──麻芛
由於栽種及處理上的繁複,
雖然講到這東西台中人一定都知道,
然而其用於食用則一直侷限於台中屯區(以北到豐原、南到霧峰的區域為主),
外地人難以一窺門奧。
近年來因為飲食復古的風潮,加上麻芛具清涼退火的功效,
在媒體的報導下似乎有較多的人得知其名,
不過,要想一嘗其滋味,最好就是到以南屯為首的台中老街。

 



這次, 
在端午節慶的炎熱時節裡,
希沙良來到了南屯老街上、一家由傳統糕餅老店所經營的新式咖啡喫茶店──研香所



由於研香所依舊保留原本糕餅老店的林金生香招牌,
因此當希沙良和小妞找到店面時,還不禁遲疑了一下,
再三確認地址無誤…

推開玻璃門,
沒想到店裡頭居然還有美麗的紅磚拱門,
搭配綠色的沙發,以及上有多樣紋飾的木質桌面,更顯得舒適無比。
這窗明几淨的内裝,與外頭傳統的洗石子巴洛克風格裝飾外牆相對照,
新舊融合也別有一番風情。

  
左/位於室内的紅磚拱門;中/通往金店的拱門,笑;
右/在裝潢打牆時,意外在牆内發現利用瓦片所建構的水管,顯現前人的智慧


後來經過介紹,
店裡的紅磚拱門百多年前原本位於店外,是台灣傳統建築必備的騎樓通道架構,
只是在日治時期,
不知什麼原因,政府不希望保留,
因此逼得居民如果不想要選擇拆除,就是要把這些拱門給遮蓋住,
於是這些原本在通廊的美麗拱門就被外牆給藏進了房子裡,並且加以封閉成了内牆。
帶領我們導覽店内的高小姐説:
這次在作轉型為研香所的裝潢時,特別使用大扇玻璃,
就突顯出原本兩間相連店内的紅磚拱門;
另一方面,
要是跟隔壁的拱門沒有封起來的話,那大家就都可以到隔壁的金店去拿金子了,笑!


另一邊牆面上的拱型門框,其實以往也是通往鄰居家串門子、借醬油的方便之道。
 



研香所

的點餐方式以套餐為主,
希沙良坐下拿到MENU之後翻閲研究了一下,
裡頭有傳統式,也有現代風,有甜有鹹,有台式也有西式…
全都經過店家悉心的組合搭配。

雖然還是有少許的自由度,
不過像在飲料方面,就不是由顧客任意點選,
而是要由店裡所建議、搭配主餐較契合的飲品中來選取。
對希沙良來説,光是選擇主餐的點心就已經一個頭兩個大,
在一開始不明究裡的状況之下,
選擇了一款餐點後,卻又覺得搭配的飲料似乎有點普通,
或者是配到希沙良個人較不偏愛的綠茶…
就這樣反反覆覆,著實傷了一番腦筋(眾人:其實根本是你自己任性吧! )


手作體驗組合希沙良選擇的飲品是冰拿鐵,送上時奶泡多又豐厚

由於我們不趕時間(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當然要悠閑地好好度過,什麼都可以放下不是!)
因此在考量主要是前來體驗的心態之下,
我們選擇的第一個是DIY的手作體驗(麻芛組合),NT$280
裡頭的内容包括──
呷甜:麻芛、綠豆、芝麻狀元糕
呷鹹:餞龕糕、麻芛果凍
呷茶拎咖逼(熱 / 冰):白毫綠茶 / 拿鐵

另外一個則因為想要一嘗創新的滋味,
因此就選擇了洋式風味的彌月戚風組合,NT$250
呷甜:麻芛戚風蛋糕
呷鹹:餞龕糕、麻芛果凍
拎咖逼:麻芛拿鐵 (熱 / 冰)

另外則有台式的太陽餅、混搭的蜜地瓜,
以及以麵茶、台灣粩,或者是肉餅等傳統味為主的不同午茶組合款
 





高小姐首先幫我們送上DIY的状元糕部分,
上場的是一組木製的模具,
以及三種顏色各自相異的粉團丸子。

戴上手套之後,
高小姐首先要我們拿起淺黄綠色的丸子來進行揉捏。
這一顆是綠豆口味,
原料除了綠豆粉之外,還包括植物油脂,
在壓擠與揉捏之下,油脂跟綠豆粉會相互融合,整體變得更為柔滑。
經過一段時間的揉捏,直至粉團緊密結合不再出現裂紋,
就可以搓成球形放入模具裡頭,
並且以掌根最是多肉的地方將之輕壓填滿整個模具。

  
  

在小妞試做完一個之後,
希沙良也跟著玩起了第二個,
而這個綠色的粉團,正是前文中所提到的台中特產──麻芛
由於是希沙良手掌的温度較高,搓揉的時間就比小妞少了很多。
傳統製作糕餅的師傅,除了技巧之外,
依據環境以及個人手部温度與力道的差異,
在製作上也需要時時調整,才能夠做出最好的糕點。



這是希沙良拿來玩的麻芛糕,可以明顯看出剛開始揉捏時(上圖)與捏好要裝模時(下圖)在滑順度的差異。

藉著第一次的經驗,
小妞再次挑戰起難度最高的第三顆芝麻口味粉團!
原來,
芝麻因為本身含有大量的油脂,因此整體質地較軟,
與需要充分揉捏方能融合的綠豆粉團不同,
反而不能夠揉捏得太過頭,不然就會黏在模具之上取不下來…


壓模完成的樣子,力道不易掌握,真是太輕填不滿,太重又易變形…

等到三顆粉團都壓進模具之後,
接下來就是要進行脱模的程序。
前兩顆很簡單,利用手指在成品的周圍施力輕壓,自然就會脱落掉入掌中。
第三顆芝麻的則果然困難程度較高,
小妞在周圍壓了半天,最後還是靠著利用拇指在中央用力一頂,才得以完全脱模。

  

最後的成品雖然仍有一些裂痕,
不過高小姐説,就第一次製作的人而言,至少已經有85分了!

在完整將三顆成品取出之後,
店員就會將之拿回去重新裝盤,配上飲料再重新送出(請見上方第三段圖)。


脱模時也要小心,一個不慎可能就能被擠壞裂成兩半,或者是因黏在模具上而全滅…
前方的芝麻口味有些脱不下來,可能就是揉捏太過…
中間的麻芛口味則因為材料給的較多,變得有點凸凸的無法平放,不過我們也因此而賺到,笑


(↓↓↓請按下方繼續看下去↓↓↓)
   



在店員重新裝盤的同時,
也送上了另一款麻芛戚風蛋糕與麻芛拿鐵的組合。
以瓷碗加以裝盛的麻芛拿鐵,上頭滿滿的奶泡像是快要溢出一般,
我們只好先喝掉一些,才有辦法遵照店員的建議加以攪拌。
原來加入了麻芛粉末的拿鐵因為濃度較高,會一直沉澱,
毎喝一口最好都加以攪拌一下,才能夠嘗到麻芛完整的風味。
而入口的味道也從一開始明顯的奶味,
變成中段麻芛的草香味,中間並帶有一抹淡淡的苦味,
直到最後回甘為止,層次非常豐富。

麻芛戚風蛋糕整體呈現漂亮的草綠色,
聞起來一樣帶有淡淡的草香。
唯一可惜的是氣泡的部分似乎沒有發到足夠的鬆度,感覺較為綿密,
單吃的話會比較乾一些,必須要配合飲料一同入口才好。




這款組合除了蛋糕和飲品之外,
另外還附上麻芛果凍與一顆餞龕糕,
綠色的麻芛果凍正好可作為不同食物之間歸零味覺之用;
而傳統白色的餞龕糕當然是使用本店林金生香的産品,
入口香甜中帶有一絲絲的鹹味。
更重要的是,完全沒有坊間常遇到那種皮皮潤潤的感覺,
雖不能説入口即溶,但是這種新鮮的口感,只要吃過一次就會知道,我們兩人都非常喜歡。
由於兩款組合都附有這塊白色的餞龕糕,因此這也是希沙良第一項就迅速喀掉的産品。

再來要進攻的,當然就是我們剛才DIY的三顆状元糕啦!
清爽細綿的綠豆糕,具有淡淡香氣的麻芛糕,以及帶有濃郁馨香的芝麻糕各具不同風味
除了獨特風味的麻芛糕之外,希沙良最喜歡的是越嚼越香的芝麻糕,
至於綠豆糕,雖然水準還是很高,不過希沙良心中則另有第一名。
高小姐説,林金生香其實另有一款杏仁糕,在製作上難度更高,
所以沒有列入DIY的體驗之中,
有興趣的人可以到相隔不遠的萬和宮前林金生香本店試吃購買。



 

小小知識──
麻芛


麻芛,指黄麻尾部的嫩葉。
黄麻原產於非洲,台灣黄麻的栽培起源,相傳是清康熙年間由中國大陸引入而開始種植。

台中市南屯區,土地肥、水質美,又有大肚山台地阻擋著冬季的東北季風,最適合種麻。犁頭店種的麻以黄麻為主,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科名Tiliaceae,田麻科屬之一年生草本植物;從「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就可知道古人知道黄麻的特質,一根直挺挺的黄麻不須任何輔助,直竄入天。九月麻葉轉黄掉落就是黄麻成熟時,砍下的黄麻,抽皮、浸水變軟,再放在長條椅上用抽皮機刮去外皮,置於太陽底下晒乾,這些沒有雜質的黄麻纖維就是編繩索、編麻布袋的好材料,實用、耐磨、又耐拉。
以往黄麻所存在的經濟價值,就是用來製作麻繩,這也是最主要的認知;吃的習慣則為附加。

聚脂纖維工業興起之後,麻製品不再受重視,以前附加習慣的飲食方式反成為現今喚起過去黄麻的主要記憶。
因為品種的改良,現在在市場販賣的麻芛多是屬於圓果種的葉用黄麻,栽種的時間縮短、品質也改善。這種沒有苦味的麻芛,犁頭店的居民俗稱「甜麻」,以與以往的「苦麻」區隔。

麻芛含有豐富的β紅蘿蔔素,維生素A、B1、B2、C及鉀,炎炎夏日多喝幾碗的確清脾降火又有益健康。中山醫學大學教授王進崑在其研究中,發現麻芛可阻擋致癌物質自由基生成,效果是維生素E的五倍、維生素C的七倍。

──以上引用自麻芛文化館、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王大立、王雅芳論文《地方文化與集體記憶的探討---以犁頭店「麻芛文化」為例》等相關資料──




有趣的植物背後可見完整保留的土牆

研香所的東西不光具特色且美味,
就連店面本身也有許多可看之處,
除了前面提到的洗石子外牆與紅磚拱門外,
店内還可以見到百年以上歴史、冬暖夏涼,還愈用愈堅固的土埆厝
(以泥土混稻草、粗糠、甚至是牛糞所製作的土牆);
吧台裡頭由阿嬤時代的粉黄瓷磚、近代的馬賽克,
以及新的泥作面三者建續構成的牆面更是完整保留下來,
讓時間成為最好的設計師。



上/至今仍常飄香的老烤箱;下/吧台後方可見不同構成的三色牆面

有興趣的也可以上2樓看看,
大型的烤箱和吧台内的一樣,至今仍然可以使用,
原本用來搬貨上下的吊車,則直接作為燈具的吊線,
再看看這燈罩,好像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原來這竟是由大型的蒸籠蓋所改製而成…

一切的一切,
彷如在古今穿梭,
上演著一幕幕不同的故事…


  
左/研香所的鋼戳,可自行留下印記作為紀念;中/由廚房改成的半包廂;
右/由大型蒸籠蓋所改製而成的吊燈


其他相片請見小K的PCHOME相簿《20150616 南屯老街.研香所》 
http://photo.pchome.com.tw/takamizawa/0243/ 
←相簿開放中
 



研香所

台中市南屯區萬和路一段94號
04-2389-9859
10:30~21:00

林金生香

台中市南屯區萬和路一段59號
04-2389-9857


www.1866.com.tw


 



甜點、咖啡、輕食茶店的延伸閲讀《新北、北部縣市》──
甜蜜手捲──果樹園のしずく

(台北店已歇業,請至桃園本店)
新板的故事2.──菓本多田板橋店(板橋店已歇業,請至板橋烘焙房)
新板的故事5.──in Joy CHOCOLATE
隱於山中的工藝茶館──圓山草堂
貓咪滿屋的貓.藝.家(上)(下)
和風巧克力專門店所開的沙龍──七見櫻堂.上篇下篇

甜點、咖啡、輕食茶店的延伸閲讀《台中、中部縣市》──
台中二日遊之2──「ㄙㄢ ㄕˊ」
台中二日遊之9──水舞饌
韓劇迷必訪──Caffe bene
巧克力是嬌嫩無比的小女孩──chochoco
京風午茶──明森宇治抹茶專賣店

甜點、咖啡、輕食茶店的延伸閲讀《南部縣市》──
[台南]近地穴場──甜在心自家煎焙豆咖啡(上) / (下)
[台南]窄門?卡門?──窄門咖啡
雨天的高雄國二日遊PART4──樂加廚坊
雨天的高雄國二日遊PART10──瑞豐夜市、咖啡猫

希沙良的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