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跟妹妹去宜蘭玩兩天,
第一天放好行李,我們就走路來到宜蘭文學館。
門口就有介紹,這是舊宜蘭農林學校校長官舍,
建於日治時期1906年的乙等官舍,1926年撥供宜蘭農林學校校長居住,
該校是當時全台第2所農林學校,校長為奏任官,地位崇高。
從外觀就可以看得出是一棟有庭院的日式和風建築,
建築外觀採用押條雨淋板、編竹夾泥牆、格柵窗、鬼瓦,裡面鋪了榻榻米。
2001年公告為歷史建物,2004年重新整修。
門口玄關要脫鞋。
開門後發現裡面是個旅人書店。
賣些書,也賣些小東西。
裡面是寬敞的榻榻米房間,相當優雅寧靜,中間隔門可關起或打開。
後方有條廊道,現在也都擺了矮桌,
以前的日式房子也可以打開門,把腳垂到外面去。
牆上有一張海報,上面有宜蘭獨立書店與友善台語資源商家的名單,
還有延伸漫遊地方文化館一覽表,
給人感覺很有文化、重視文學與在地發展。
角落櫃子上放了些書和一個地球儀,現在可不常見地球儀了。
宜蘭有自己的特色氣候,是個多雨的地方,也有許多相關諺語,
宜蘭腔台語很有特色,原來是源於漳州腔啊!
掛了好多文學作品節錄的片段,描寫的都是宜蘭唷。
地上角落陳列了以前用在這建築的瓦片,搜尋了一下才知日本瓦片的類型非常多。
鬼瓦是日本傳統建築正脊尾端的板狀裝飾物,
常雕有鬼臉、獸臉等花紋,有避邪、防災、驅魔的功能。
用在這裡的瓦片比一般民宅要大,可見當時對這建築地位很重視。
黑瓦燒製則是採用燻燒,在最後階段將窯內通風口封住,
使不完全燃燒的碳附著在瓦片上,產生銀黑色。
與宜蘭有關的著作,也有繪本喔。
從窗戶看出去有個後院,隔牆是宜蘭設治紀念館。
參觀完內部,來到戶外,跟著庭院步道走了一下。
這邊有個門,但是沒有開,看起來像文學館的大門,
不過建築物的大門在左手邊唷。
往前走有片磚牆,上面有文學作品可讀呢。
來到設治紀念館大門,下午五點就關門了,無緣一見。
文學館開到六點,所以才能進去看一下。
這是舊宜蘭廳長官舍,同樣建於1906年,專供宜蘭廳長居住、會客用,
曾是近百年政治運作的核心。
1997年重修,做為宜蘭設治紀念館。
從門外都能看到裡面的大樹,相當美。
門口有建築的介紹,側邊有池景,建築後面有日式枯山水,
還有一棵百年老樟樹,忘了沿著牆邊走到後面去看看。
踮著腳尖還是能看到前庭與建築,是和洋混合建築。
樹幹上都有蕨類植物,果然宜蘭是很潮溼的。
我們沿著宜蘭設治紀念館對面的巷子往回走,一邊是磚砌文學牆。
另一邊則是舊宜蘭廳官舍區,這是日本人自1900年起,依官階分等,
陸續在這區興建14棟官舍,內建和式木屋,外圍紅磚牆,
林木扶疏,隔以安靜的小巷,很棒的居家環境。
不過為了配合南門計畫,振興宜蘭舊城,大部分建物已經拆除。
往前這一棟是舊宜蘭廳庶務課長官舍,約建於1906年,
外敷押條雨淋板,原供庶務課長等居主祝。
庶務課是當時宜蘭廳權責最大的部門;戰後改成縣府住任祕書宿舍。
舊主祕公館還有在使用喔。
走到正前方,發現是餐廳"上善豆家"。
上善豆家前庭種了不少九芎,蠻高大的呢。
原來從文學館一直到這邊,也叫做宜蘭九芎埕喔。
路過新月廣場,第一次來,就進去看了一下,還蠻寬蠻好逛的。
一樓也有不少餐廳,但我們另有去處,就沒在這裡吃。
吃過晚餐回來,發現新月廣場旁邊有棟建築好像豪宅,
地圖上顯示是千層蛋糕店,竟然是舊宜蘭監獄門廳,真是跌破我眼鏡。
建於1896年,直至1999年宜蘭監獄遷移前,一直作為宜蘭監獄辦公室。
2001年門廳登錄為歷史建築,次年開始整修。
2008年新月廣場開始營業,並將此建築命名為藍屋並經營餐廳,
現在則是千層蛋糕店囉。
藍屋的對面有個五穀廟神農大帝,是原來舊廟拆掉重建的。
舊廟就在旁邊,市中心出現這麼一棟外觀非常傳統的廟宇,
不禁趨向前打探,可惜下午只開放到四點半,無法進入參觀。
舊廟建於嘉慶17年(1812年),舊廟身被列為宜蘭文化資產。
日本人曾強佔廟身為營區,曾由日僧接管,戰後才歸還。
1985年規劃重建,是在2017年解體舊廟,2022年才在新廟旁邊修復。
從格柵窗拍進去,中間上方牌匾是農衣之祖,桌巾寫著五穀廟。
左側是福德正神,擺了大鼓。
右側是觀音佛足,擺了大鐘。
繼續往南走要回宜蘭東旅,看到了宜蘭鎮南宮關聖帝君的大幅廣告,
回頭一看,這廟挺小的呢,妹妹還一直看不出來主祀的是關公。
這廟最初大約建於1905年,只是簡單的泥塑神像,
戰後與1960年代都曾翻修,1984年重建鋼筋混凝土,也就是現在的樣貌。
因有不少傳說神蹟,信徒不少。
宜蘭市新月廣場附近有不少歷史建築,走一圈還蠻好逛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