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Fish
窩客好文

Big Fish

文章類別:旅遊-國外旅遊

洲與國家:歐洲 > 希臘

吃過午餐,沿著巷子走出來,到大馬路前先經過一座漂亮的小教堂,

是一座羅馬尼亞東正教教堂,鐘樓很可愛,立面的圖顏色亮麗。

地圖上顯示是The Old "Saint Spyridon" Church,

位於登博維察河Dombovita River南岸,

教堂什麼時候就有已不可考,只知十七世紀後半期已有個木造小教堂,

現在的教堂則是在1747~1748由Constantine Mavrocordat王子建造。

 

走過轉角,可以看到裡面還有些建築,這裡原本是個修道院,

1987年隨著市中心翻新計畫,也被拆掉了一些建築,

還好重要的雕像、畫像和山形牆都有留下。

共產黨時代過了之後,獲得一些捐款,在1992年至1997年間重建過。

 

我們要從教堂轉角過馬路到對面,再走進老城區,

遠望對街這兩棟建築,雖然外觀老舊,但上方有一些羅馬柱,看得出建築不一般。

在地圖上查到叫做 "Adriatica-Trieste" Block,網路沒有太多資料,

有提到是兩位知名建築師建造的。

另外讀到一則在地人的描述,說記得門廳很豪華,

建於1926年,快要一百年了耶,名字則是取自於Adriatica保險公司。

 

過了馬路又過橋,橋下就是登博維察河Dombovita River,水不太多。

右邊前方的建築是地方法院。

 

我們從兩棟"Adriatica-Trieste" Block中間的巷子走進去,

來到白色建築"Saint Demetrius" Church外面,然後就右轉,要帶大家去換錢。

這地點在1500年就已經有教堂,後來因為戰爭被摧毀,

十七、十八、十九世紀都曾重建。

1912年變成廢墟,差點要被摧毀,後來又留了下來,免不了又要重修。

我們去的時候也是圍起來在整修,跟著團體與導遊,也沒辦法進去看。

這趟看了不少教堂,想必導遊會帶我們去看更重要的教堂。

 

轉彎後這條路,有破舊的公寓。

 

也有漂亮的餐廳 Il Peccato。

 

對面是冰淇淋店。

 

冰淇淋店隔壁的Fattoush是黎巴嫩料理呀,

建築二樓的門面看起來蠻漂亮的。

 

走到路底,最後一家餐廳賣的是愛爾蘭菜,

換錢的地方就在十字路口斜對面。

我和朋友都不打算換羅馬尼亞幣,就在外面等。

 

換鈔處的隔壁幾間也是餐廳,門面看起來蠻特別的,

但似乎沒有人,不知道是不是沒有在營業了。

 

等大家都換好鈔票,我們走左邊這條,

看起來是步行區,路的兩旁、店家前面都是用餐的桌椅。

 

經過Arcade Cafe,門口有漂亮的花牆。

 

這家叫做St. Patrick,外面都是健力士啤酒的標誌,

抬頭一看,樓上門面與陽臺好美。

 

再往前一點,左前方出現一大棟漂亮的建築,

不過轉角處被貼畫得亂七八糟,破壞了畫面。

我們就在這條Strada Stavropoleos左轉,要去看一間小教堂,

導遊也同時預告晚上要回到這條路上的啤酒餐廳用餐。

 

這一大棟漂亮建築在地圖上顯示是Palatul Pinacotecci,

只查到羅馬尼亞文的介紹,我只好請谷哥翻譯成中文,

他說這裡在十六世紀中(1564~)是希臘教堂,十八世紀時建造了教堂旅館,

到了十九世紀中逐漸衰敗,1863年拆除。

1881年達西亞Dacia與羅馬尼亞兩家保險公司合併,隔年透過拍賣購得土地,

在此建立總部,於1889年完工。

1914年出售給羅馬綜合銀行,該行被認為是德國金融在羅馬尼亞的據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占領軍侵佔了該行部份資產,

1919年後政府接管這棟建築,產權移交給羅馬尼亞總銀行。

1931年該行破產,1937年由羅馬尼亞國家銀行接管,隔年出售了大樓。

大樓曾出租做商業使用,也曾是藝術學院總部與餐廳。

1977年受到地震損害,在1979~1983年進行了精心修復。

2012年布加勒斯特市政府起動城市美術館計畫,

2013年買下這棟建築,並列為歷史建築,

2019年將此建築劃歸布加勒斯特市博物館管理。

簡單說,現在是個藝術展館,門口在隔壁一條路上,

有興趣又有時間的人可以安排進去參觀。

是說後來知道另外還有個國立羅馬尼亞藝術博物館,

建築比這個大,曾是皇宮,感覺更吸引人。

 

斜對面這建築也蠻氣派的,看起來是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建築後方。

 

我們要參觀的這教堂就在這兩棟大建築的旁邊,看起來不大,其實是個修道院,

叫做Stavropoleos Monastary,就用路名來命名。

大家都進去拍照,只剩在地導遊Katelin站在門口一直對著臺灣領隊解說,

領隊再經由耳機翻譯給我們聽,當然我們也都聽得到在地導遊的解說,

他是個非常盡責的導遊,後來我們發現他會說得很仔細。

 

這教堂最初建於1724年,

是在Nicholas Mavrocordatos國王統治期間由一位希臘僧人創建旅館與教堂、修道院,

19世紀末旅館與修道院附屬建物逐漸毀壞,長時間受到地震威脅,

從原來修道院中還留下的就只有教堂。

20世紀初在旁邊蓋了一棟建築,

裡面有圖書館、會議室,並收藏了舊聖像、教士物品和壁畫。

教堂的另一個特色是教堂詩班唱的是新拜占庭風格音樂,

現在羅馬尼亞已經極少有教堂唱拜占庭風格音樂了。

 

教堂屬於Brancovenesc風格,也叫做瓦拉幾亞或羅馬尼亞文藝復興風格,

這是一種在17世紀晚期與18世紀早期Constantin Brancovenesc王子主政時,

逐漸在瓦拉幾亞形成的藝術風格,

是一種拜占庭、鄂圖曼與文藝復興晚期的綜合體。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霍雷祖修道院,

就是由Constantin Brancovenesc王子所建立,

是此種風格最有規模也保存最好的建築,我們這趟行程也會去。

 

連鐵柵欄看起來都精心設計過。

 

鐵窗花紋美,旁邊的石雕更美。

 

教堂正門入口前門廊上方的彩繪圖也是參觀重點,

每個東正教教堂門廊都有彩繪,之後參觀教堂,導遊也都會花時間講解。

 

門廊上的金屬掛物,是用來敲打,以便通知修士、信眾要開始做儀式的裝置。

 

進入教堂內部,地方不大,往前走一下就到了中殿。

中間的門與兩邊有門聯的地方是神職人員進行儀式時進出的地方。

圖中間似乎是哲學家主堡聖人殉教者Justin,左邊是聖母,右邊則是耶穌。

上方與兩側有各種畫像與聖像,通常畫像是建立者或是當時的國王家族。

 

中殿上方大多有圓頂,這個蠻高的,還有開窗讓光線射進來,

整個屋頂上有好多壁畫與使徒聖像。

 

教堂旁邊是修道院中庭,看起來很古典,還看得到墓碑哩。

 

旁邊看到有在地人在點蠟燭。

離開小教堂,走回原來的路上繼續往北走。

 

經過這個漂亮的建築好美,好像博物館,其實是羅馬尼亞國家銀行舊大樓,

這棟建於1884-1890年,融合了折衷風格與新古典元素,。

 

再往前走看到華麗門面的這棟樓,門面上方的雕刻裝飾很精緻,

導遊說以前是圖書館,現在是餐廳。

我想知道它的歷史,於是再次搜尋資料,

才知這裡最早是商會總部Bucharest Chamber of Commerce Palace,

也是證券交易所,1911年完工啟用。

1949年共產黨統治收歸國有,成為國家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Romania,

2008年商會重新獲得所有權。

從外面看有好幾層樓,裡面其實是兩層挑高樓層、一個閣樓和地下室,

門面很氣派,上方是帶有天窗的雙重斜屋頂,

入口處剛好在轉角,上面有陽台、愛奧尼克式羅馬柱與拱門,

拱門下有個徽章,上方是淺浮雕的獅子頭,

左邊是拿著鐵鎚、戴面紗的女人,代表工業;

右邊是帶著手杖與茅的墨丘利神Mercury,代表財政。

據說內部天花板與牆壁是法式洛可可時代的裝潢,感覺很奢華。

 

走過華麗的圖書館餐廳,繼續向前就看到金碧輝煌的洋蔥頭屋頂,

外觀感覺很俄羅斯,真想進去看看。

我直接走在它外面的人行道,靠近才看到下面在整修,

難怪導遊帶著其他團員只在對街講解欣賞。

這座Saint Nicholas俄羅斯東正教大學教堂建於1905~1909年,

當時的俄羅斯大使來自沙皇家族Romanov羅曼諾夫(統治時間自1613至1917),

他提議建造教堂讓大使館人員使用。

俄羅斯建築師計畫由義大利與俄羅斯工人建造,

建築體使用磚塊與石頭,上方貼金箔,花了60萬盧布的黃金。

內部聖像木雕相當精美,內部壁畫採新拜占庭式,於1948年完成,

感覺就是個值得參觀的華麗教堂,可惜我們沒有進去。

教堂獻給聖人尼可拉斯,與被封殉教者的末代沙皇尼可拉斯二世同名。

聖人尼可拉斯他是船員、商家、小孩、學生等的主保聖人,

而且聖誕老公公Santa Claus的原型也就是他唷。

教堂從1909年起給布加勒斯特的俄羅斯大使館使用,

直到1934年管轄權轉移到羅馬尼亞,教堂也成了大學的教堂。

中間管轄權曾轉移到莫斯科,後來又轉回羅馬尼亞成為教區禮拜堂。

1992年在布加勒斯特大學學生要求下,成為大學教堂。

 

從小教堂正前方走過去,這裡有好多樹,

樹下有許多桌子,有人在棚內用餐,外面也有人坐著休息。

遠處的牆上都是塗鴉,看起來髒髒舊舊的,破壞了氣氛。

 

穿過樹蔭與桌子,就來到大學廣場,廣場成半圓形,但都沒有遮蔭。

兩側的房子建於二十世紀初,也都蠻漂亮的。

這裡是老城區的北緣,導覽就要結束,準備從這裡等車接我們到旅館。

對面的建築就是布加勒斯特大學,不過門面蓋起來正在整修。 

1694年瓦拉幾亞Constantin Brancovenesc王子在此成立Princely Academy,

1864年結合法律、科學、文字科系,成立了布加勒斯特大學,

大學廣場也在這時期設立,算一算學校已經有160年歷史了。

 

大學廣場上有四座雕像,我們經過兩座,這位是Michael the Brave(1558-1601),

他的名字是Mihai Viteazul,

是瓦拉幾亞與摩爾多瓦王子,外凡尼西亞的皇家統治者,

也是歷史上第一個把三個地區小國統一在一起的君主,

雖然只有幾個月,但被認為奠定了現在羅馬尼亞疆域基礎,

所以被認為是羅馬尼亞最偉大的民族英雄之一。

1595年與鄂圖曼帝國的戰爭,與大他三倍的軍隊打了勝仗,

被認為是他統治時最重要的戰役。

除了鄂圖曼帝國,他還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君主國、波蘭立陶宛聯邦打交道,

打了不少仗,不過1601年被哈布斯堡皇帝派將軍刺殺身亡。

 

這位George Lazar(1779-1823)說是被視為羅馬尼亞的孔子。

他出生於羅馬尼亞中部外凡尼西亞地區錫比烏縣的農夫家庭,

除了在羅馬尼亞受教育,也到維也納讀書,

受到神學的訓練,但也對歷史與哲學有興趣。

他後來逃到瓦拉幾亞,創立了第一所羅馬尼亞語學校,

主張宗教與教育應該分離,崇尚自然主義,而非被宗教規範,

是羅馬尼亞外凡尼西亞教師中形塑19世紀瓦拉幾亞與摩爾多瓦學校教育的先驅。

羅馬尼亞語是通俗拉丁語變化而來的,與義大利語類似,我覺得算好猜。

到了保加利亞使用西里爾字母可就看不懂了。

 

搭上遊覽車,轉個彎,看到右手邊有銅雕與樂器,

查了地圖才知道是布加勒斯特國家劇院,1973年啟用,2012-2014年曾修建過。

其實在1852年就有布加勒斯特大劇院,

劇院在1864年成為國家機構,1875年正式稱為國家劇院。

舊劇院是巴洛克式建築,在Calea Victoriei 路上,在新劇院往西半公里的地方,

有豪華的門廳和階梯,一開始還是點油燈,後來才換成瓦斯燈、電燈。

1944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炸毀,現在近乎原址的地方是Novotel旅館,

旅館外觀還模仿了舊劇院,我們晚餐後走回飯店有經過。

 

往前一點在大樓間突然看到一個磚造小教堂,

是個1916年啟用的義大利羅馬天主教教堂呢。

從網路資料上可以看到後方穹頂是八角形,

教堂旁邊有棟小一點的樓,後面有高聳的鐘樓,其實蠻漂亮的。

他們有臉書頁面,是個還在運作的教堂喔。

 

走了一下午腳有點酸,沿途看到不少漂亮的建物,

寫起來查閱好久,希望大家能慢慢欣賞。

下一篇就入住旅館,到了才發現附近也是歷史街區,離老城區其實不遠。

創作者介紹
Big Fish

BigFish自由自在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