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
邀約
窩客好文

夫子

文章類別:旅遊-國內旅遊

縣市地區:彰化縣 > 員林市

清朝時期,員林是前往鹿港運送出口物資,路程上的第一個休息站,許多挑夫在此短暫停留補充熱量,員林攤商為了快速上桌,發展出一系列快速、平價、易飽,又能提供熱量的米食「速食」,芋蔥、煎油蔥粿、芋粿、粿粽、鹼粽、肉粽、潤餅、蚵嗲、炸甜米糕、米苔目冰、米苔目湯、拉仔麵、鱟殼炒麵、米糕、員林肉圓,你吃過那幾樣?跟隨陳俊德醫師的「香路輕旅」,走出彰化城,尋訪員林、北斗香路沿線小吃美食,探索員林「福客佬」的粿食文化與北斗肉圓的發源歷史,一趟「小吃香路」,一窺南北地方小吃之異同。

[員林台糖步道 糖鐵南員林 鐵路貨運的見證者]
員林台糖步道坐落於員鹿路、新生路口,員鹿路從中通過,分為北段的員鹿路2巷 (目前為無尾巷) 與南段的員鹿路1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於員鹿路2巷,興建於 1919年的木造明治糖場南員林站 (明治製糖員林驛),站房旁的鐵軌轉轍器,見證了台糖鐵路貨運的興衰史。​


​道路上可以看見兩種軌距的軌道,寬距的為「七分車」,跟一般鐵路一樣具備載客及運送大宗貨物的功能,窄距的為「五分車」就是常見的糖業鐵路。

員鹿路 1巷可通往新義街,巷道草木扶蘇,彷彿一座小公園。

​員林台糖步道
地址:彰化縣員林市員鹿路2巷

清朝鹿港為台灣中部的通商港口,運往唐山 (中國) 的出口物品得靠挑夫運往集貨,員林是越過八卦山,前往鹿港路上的第一個休息站,許多挑夫在此短暫停留,快速、平價、易飽,又能提供熱量的小吃成為首選,芋蔥、油蔥粿、芋粿、粿粽、鹼粽、肉粽、米苔目等米食小吃,可以事先煮熟,只要簡單加熱、淋醬就能上桌,成為當年的「速食」,員林廣寧宮廟口與員林第一市場市場口是人群的匯聚地,也成為當年的 Food Court (美食廣場)。

[員林廣寧宮 立體門神 翹腳土地公]
員林廣寧宮,肇基於清康熙五十年 (1711),創立於清雍正四年 (1726),期間多次損毀重建,目前的廟宇重建完工入火安座於民國六十五年 (1976),正殿主祀三山國王,後殿一樓聖母殿主祀天上聖母 (員林街大媽),二樓為觀音佛祖殿、三樓為凌霄寶殿。

一整塊高 2公尺90公分,寬 95公分,厚 30公分的上等樟木,浮雕而成的「立體門神」,威武莊嚴氣勢磅礡,為廣寧宮最具代表的特徵。

位於廣寧宮後殿一樓聖母殿的「土地公騎獬豸」神像,土地公翹腳側坐在「獬豸」(注音:ㄒㄧㄝˋ ㄓˋ,音同:謝志,古代神獸,明辨是非公正不阿,若見二人相鬥,牠就會以角撞不對的一方,見二人爭吵則會去咬理虧者,也是中華民國憲兵臂章圖騰),造型十分特別。

員林廣寧宮
地址:彰化縣員林市光明里中正路360號

[員林第一市場 活生生的紅磚市場]
員林第一市場中的紅磚市場建於日治時期昭和 10年 (1935),是一座 「回」字型的大型紅磚市場,與北斗紅磚市場同期落成,大小、規模及建築形式都差不多,但出入口的「山頭」增加了變化。民國 49年 (1960) 中正路側,原「魚菜市場」位置擴建,第一市場原本的紅磚建物被新的建築包覆在裡面,隨著市場不斷擴增,整個紅磚市場遂掩蔽在 RC 建物中。想一睹原紅磚市場的原始風采,需由中正路、民生路出入口進入,方可見到原紅磚市場出入大門。

出入口的芒狀山牆,深具建築美學價值,細看門邊可以看到十三溝面磚與洗石子的橫形裝飾紋。

原市場的木架結構屋架,因年代久遠已新增鋼架做為支撐補強。

「回」字型外圍磚牆仍可見其原貌,新 (其實也滿舊的,也有60年)、舊 (已85年) 建築融合為一,各攤商繼續在這裡營業,活力十足是一座活生生的紅磚市場。

員林第一市場
地址:彰化縣員林市中正路346號

[員林的古早味「速食」,芋蔥、煎油蔥粿、芋粿、粿粽、鹼粽、肉粽、潤餅、蚵嗲、炸甜米糕、米苔目冰、米苔目湯、拉仔麵、鱟殼炒麵、米糕、員林肉圓,你吃過那幾個?]
根據歷史學者的考證,員林一帶許多居民大多為「福客佬」,被台灣閩南人同化的客家人,他們雖已不會說客語,但飲食習慣上仍可見許多客家飲食脈絡,例如客家莊常見的粿食,如:粿粽、芋粿、芋蔥、米苔目等。

快失傳的芋蔥,一是粿與芋頭的綜合體,只剩員林吃得到,選用口感鬆、水分少的芋頭,刨絲蒸熟後捏成團,再與煮半熟的純在來米漿合體,用大火炊蒸成塊,食用前灑上油蔥酥、淋上醬料,不僅吃到粿的軟Q,還能有吃到鬆甜美味的芋頭。

東門賴家碗粿 芋蔥

芋粿名稱的由來,係因其以「芋」頭加入「粿」粉糰,經蒸煮而成的米食製品。

若捏成長條彎曲狀,則稱之「芋粿巧」 (巧,台語為彎曲的意思) ,芋粿巧形狀似「筊杯」,是民間信仰求神問卜儀式中的器具,因此經常出現在祭拜宗教儀禮。

粿粽,客家人稱為粄粽,外皮使用糯米粉和蓬萊米粉,加上少許糖混合製作,內餡基本上有蘿蔔乾、蝦米、紅蔥頭、香菇絲、豬肉等材料,再用竹葉包成立體三角形或扁長方形,蒸熟後外皮為白色帶有微甜的粿粽 (粄粽)。製作外皮時若加入艾草汁,外皮呈現綠色為艾草粿粽。

鹼粽,稻草梗燒成灰,溶於水製作成天然鹼水 (目前有專用鹼粉或粳油),混入糯米,使糯米中的澱粉「鹼糊化」,經過蒸煮米粒呈黏糊狀,顏色為半透明金黃色,口感與一般的粽子非常不同,吃起來Q彈軟糯、有點像「粿」,但本身沒什麼味道,一般會沾蜂蜜或白糖吃,因為製作過程有加入鹼水 (粳油),因此又稱為「鹼水粽」或「粳粽」。鹼粽為素粽,扮演著早期台灣社會拜拜的重要角色,因應各方菩薩茹素,人們多選擇鹼粽作為端午拜拜的貢品,以免冒犯神明禁忌。

台灣南、北各地的肉粽外觀差異不大,但在粽葉、餡料或是包法上,其實大有不同,南、北粽的最大差異就是「南煮北蒸」的糯米製作方法不同,只要是用水煮的就屬於南部粽,隔水蒸的就是北部粽。北部粽會先將米搭配醬料炒至半熟,再用半熟米搭配全熟配料,包裹竹葉後,最後才拿去徹底蒸熟,而南部粽則是會先將純白糯米泡水,將生米包裹全熟的配料,包裹竹葉後再拿去用水煮熟。

南部粽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生米會拌入帶皮花生,花生經過水煮之後會跟糯米完全密合,為軟爛的米粒增加立體口感,也增加香氣,成為南部人的最愛,南部粽因為口味上較北部粽清淡,通常會搭配醬汁、甜辣醬或沾上花生粉一起食用。

陳燒肉粽油蔥粿  肉粽

油蔥粿,又稱九層炊。油蔥粿使用的米漿,為在來米粉、蓬萊米粉,加上適量的太白粉與水調製而成。製作時一層米漿置入蒸籠後,加蓋蒸熱數分鐘讓米漿凝結。開蓋撒上油蔥配料後,重新淋上一層米漿,再加蓋蒸熱。重覆蒸米漿、撒油蔥的動作數回後,才算製作完成,由於米漿與油蔥是一層一層地蒸煮,所以才稱為「九層炊」,以表示其製作過程之繁複。

陳燒肉粽油蔥粿 煎油蔥粿

潤餅,是春捲的一種,用春捲皮鋪上一層糖粉和花生粉,加上各式各樣的菜與肉,捲好的潤餅無須油炸直接食用。台閩地區的家庭於尾牙、春節以及寒食、清明時,會以潤餅皮來祭祖,之後家族成員圍聚一桌,食用者挑選自己喜愛菜色,加上花生粉與砂糖,以潤餅皮包裹後食用,是閩南和台灣清明聚會的重要飲食。爾後市場出現潤餅專賣店或賣潤餅的攤車,尤以夜市、菜市場等地最常見,潤餅不再是專用於祭拜的貢品。

員林幸福潤餅 潤餅

牡蠣,台灣人稱為「蚵仔」,在台灣市場小吃中,蚵仔煎、蚵捲與蚵嗲並稱蚵仔三大料理,其中蚵嗲是以長柄半圓形鐵杓的底部,抹上一層麵粉漿後,再填入菜料 (高麗菜或韭菜) 並在中心部位放入蚵仔,最後再次填上菜料,蓋上麵粉漿,放入油鍋高溫油炸定型。

第一市場王爺宮後炸粿、蚵嗲 炸蚵嗲

米糕是許多信眾在祭拜神明時會選擇的供品,因為糕有「步步高升」的寓意,再加上製作米糕的糯米,自古就被認為有驅邪效用。加入蔗糖的甜米糕,裹上粉漿後,油炸到外皮酥脆,米糕香甜透軟,是目前市場上難見的古早味甜點。

第一市場王爺宮後炸粿、蚵嗲 炸甜米糕

在台灣 20到 30年代的農業社會,凡遇稻穀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安排收割日期,主事的主人便會在早晚兩次的休息時間準備各種點心,米苔目 (又稱米篩目) 是當時最普遍食用的傳統米食,是一種客家粉條,製作方法是先將米漿蒸成凝塊,再以數十小孔洞鐵器,透過擠壓凝塊形成長圓短棒狀米條。米苔目好消化老少咸宜,乾、湯、炒為傳統吃法,米苔目加糖水、加冰塊或挫冰,在炎熱的夏季更是爽口的冰品。

古早味剉冰 冰米苔目

明拉仔麵米苔目 乾米苔目

員林的米苔目湯,湯頭不用豬大骨熬煮,使用豬肉熬煮,盛碗後僅放入油蔥與韮菜提味,湯頭清淡鮮甜。許多老員林人的早餐或午餐大多是到第一市場旁的王爺宮 (廣寧宮) 後面的博愛巷 (博愛路) 吃一碗Q彈米苔目,配一小盤菊花肉或肝連。

明拉仔麵米苔目 米苔目湯

菊花肉不是豬的屁眼肉,員林人稱豬臉頰肉為菊花肉,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嘴邊肉,因為紋路像菊花,故被稱為菊花肉。肝連不是豬肝旁的肉,是豬的橫隔膜跟橫隔肌,口感吃起來帶筋有嚼勁,相較之下菊花肉軟嫩許多。

陳燒肉粽油蔥粿 菊花肉

仔細數一數,光是博愛路上就有十家以上的米苔目店,號稱「米苔目一條街」,許多員林人從小吃到大,街上每家米苔目老店都是陶盤盛裝米苔目形成特色。

拉仔麵是員林人一日三餐的最愛,博愛路上有賣米苔目的攤位皆有賣拉仔麵,拉仔麵使用已煮熟的油麵,只見老闆用手拉起一把放入碗裡,再淋上用瘦肉熬煮的湯頭,撒上少許的韭菜和油蔥提味,一碗湯頭清爽鮮甜的拉仔麵就可上桌。好奇的問老闆這碗湯油麵為何叫拉仔麵?老闆笑笑的拉起一把油麵,就是「拉」ㄚ麵,哦!懂了。

霞拉仔麵米苔目 拉仔麵

早年「鱟」在台灣西部海灘很常見,鱟成長時會蛻殼,靠海的村落居民將隨手可得的鱟殼當水瓢,爾後又發現鱟殼弧度能貼合鍋面,很適合代替鍋鏟,因此開始流行用鱟殼代替鐵鍋鏟來炒菜。早期員林有商家用鱟殼來炒麵,鱟殼容量大,可以一口氣將麵條包覆翻轉,讓其均勻受熱,加上鱟殼會因溫度升高而變軟,拌炒麵條時,可以減少麵條被切斷的機率,類鍋蓋的造型,更有利於起鍋前悶煮的步驟,獲得顧客的喜歡與青睞。

黃記鱟殼炒蚵麵 (照片來源:黃家鱟殼炒蚵仔麵 FB)

員林米糕做法很不一樣,上桌前不事先將配料及醬料與蒸好的糯米飯翻拌均勻,而是將現蒸還冒著蒸氣的糯米飯盛碗後,直接淋上肉燥與滷汁,再加上醃小黃瓜,是糯米版的肉燥飯或魯肉飯 (滷肉飯)。

員林米糕榕 米糕

員林肉圓與北斗肉圓系出同門,屬「小三角型系列」,肉圓外皮多以蕃薯粉 (又稱地瓜粉) 製作,員林人在蕃薯粉中,依比例加入再來米米漿製作肉圓,經過低溫油炸,外皮特別白晰軟嫩,形成「員林肉圓」的特色。

施肉圓  員林肉圓

[員林鐵路穀倉 戰後時期鐵路建物代表之一]
員林鐵路穀倉位於彰化縣員林市,又稱員林立庫,為戰後時期鐵路建物代表之一,是台灣僅存二座鐵路穀倉,另一座為雲林縣斗南穀倉。

員林鐵路穀倉
地址:彰化縣員林市靜修路50號

[北斗 一座活的紅磚市場]
北斗紅磚市場始建於昭和 8年 (1933),主體為磚造,屋架採用木架結構,平面格局呈對稱之「回」字型。四個角落設有出入口,門面為簡化式山牆,中埕天井可兼具採光功用。

北斗紅磚市場,落成後帶動北斗繁華榮景堪稱彰南第一,二戰後被稱為北斗零售市場,當時依然為北斗鎮最熱鬧的市場。2003年因電線走火造成火災,木造部分均焚毀僅剩紅磚外牆倖存,後由經濟部補助修復,於 2004年6月整建完成,改稱為「北斗紅磚市場」,並規劃攤商進駐,可惜的是因為鎮內市場商業機能已轉移他處,人氣已大不如前。

[北斗奠安宮 東螺媽 罕見的軟身媽祖]
北斗奠安宮,北斗鎮的信仰中心,主祀媽祖被稱為「東螺媽」,與彰化南瑤宮及鹿港天后宮,並稱為彰化縣三大媽祖廟,目前的建築改建完成於 2003年12月13日。

廟中所供奉的媽祖神像來自湄洲,為罕見的「軟身媽祖」 (即四肢可以活動的神像),目前還留存有五尊百年以上的軟身媽祖,數量之多,堪稱全台之最,更是「北斗鎮寶」。

北斗 奠安宮
地址:彰化縣北斗鎮斗苑路一段120號

[北斗:高麗菜飯、香菜咖啡、三明治、北斗肉圓、肉乾]
傳統的高麗菜飯是炒香的高麗菜跟生米一起悶煮,彰化北斗的高麗菜飯有不一樣的作法,現煮的白米飯上鋪上滷高麗菜,淋上滷汁,再放上滷肉丁及一片充滿膠質的豬皮,簡單的古早味擄獲不少食客的心。。

宮前阿美姊高麗菜飯

彰化北斗產香菜 (芫荽),業者將香菜製作成香菜粉,創意新口味用香菜粉調配飲料,香菜歐雷、香菜拿鐵咖啡、香菜可可 ... 等,台式抹茶新口味,完全顛覆傳統新鮮香菜在料理上給人的味道。

偑巷咖啡 香菜魔人 (照片:左)、香菜拿鐵咖啡

洪瑞珍三明治紅遍台灣,在台灣各地都有洪瑞珍分店,在彰化北斗創始店,除了招牌三明治品項外,還推有北斗限定版三明治,是北斗旅遊必買伴手禮。

洪瑞珍 北斗限定宇金時三明治、抹茶紅豆起司三明治、肉鬆三明治 (上等肉鬆+起司+蛋)

肉圓是百分百台灣原生小吃,發源於北斗,1898年戊戌大水災,當時田園毀壞糧倉盡空,雖有賑災但只有地瓜,人們將蕃薯刨絲曬乾成為蕃薯簽,蕃薯簽成為災民的主要糧食。北斗「肉圓生」的祖先范萬居先生在寺廟裡擔任文筆生,在某次神明降駕寫下了用地瓜炊粿的作法,神明指示將地瓜簽磨成粉,加水攪和放在碗炊成素粿「粉丸」賑濟災民,這素粿成為肉圓演化的原型。隨著家園重建生活回穩,飲食走向精緻化,原本的素粿開始填入餡料,在包餡的過程中需將地瓜糊用手指從碗中挖出,這個動作會在肉圓的表皮面壓出明顯的「三掐痕」,成為北斗肉圓的特徵。

北斗肉圓生 肉圓

改良式的清蒸肉圓起源於屏東,使用 100%在來米製作,蒸熟後外皮白皙吹彈可破,是肉圓「南蒸北炸」南蒸派的始祖。

屏東肉圓 清蒸肉圓

北斗三大名產:肉圓、肉餅與肉乾,北斗肉乾在製作方式上,特色獨具屬薄片肉乾,豬肉 (後腿小里肌肉去筋去油) 切成薄片後,需低溫冷凍 12小時以上,解凍後放置於竹篩上進行天然日曬後,再次低溫冷凍 72小時,最後用慢火烘烤製作,薄薄的一片,味道甜中帶鹹,兼具香、酥、脆三種口感,仔細看肉乾表面,可以看到日曬時竹篩壓痕。

李老城肉脯店 (錦香園)  肉乾

[出彰化城  員林、北斗 小吃香路]
* 員林:
芋蔥:東門賴家碗粿 / 彰化縣員林市民生路76號
煎油蔥粿、肉粽:陳燒肉粽油蔥粿 / 彰化縣員林市民生路70號
米苔目湯:明拉仔麵米苔目 / 彰化縣員林市民生路72號
鱟殼炒麵:黃記鱟殼炒蚵麵 / 彰化縣員林市民生路154巷1號
米苔目冰:古早味剉冰 /  彰化縣員林市博愛路11號
拉仔麵:霞拉仔麵米苔目 / 彰化縣員林市博愛路15號
芋粿、粿粽、鹼粽:博愛路路邊攤 / 彰化縣員林市博愛路
潤餅:員林幸福潤餅 / 彰化縣員林市博愛路23-1號
蚵嗲、炸甜米糕:第一市場王爺宮後炸粿、蚵嗲 / 彰化縣員林市博愛路2號
米糕:員林米糕榕 / 彰化縣員林市南昌東路28號
員林肉圓:施肉圓 / 彰化縣員林市中山路一段631號
* 北斗:
香菜咖啡:偑巷咖啡 / 彰化縣北斗鎮光復路128號
肉乾:李老城肉脯店 (錦香園)  / 彰化縣北斗鎮斗苑路一段190號
三明治:洪瑞珍三明治  / 彰化縣北斗鎮中華路198號
北斗肉圓:北斗肉圓生 / 彰化縣北斗鎮中華路192號
高麗菜飯:宮前阿美姊高麗菜飯 / 彰化縣北斗鎮斗苑路一段121號

陳俊德醫師推廣「香路輕旅」、「小吃香路」,不定期舉辦活動,FB 專頁請搜尋:香路輕旅

[北斗郡守官邸木造和室 記住二二八的傷痛  走出二二八的傷痕 ]
日大正九年 (1920) 台灣行政區重新劃分,將今彰化縣劃分為彰化郡、員林郡與北斗郡三大區,北斗郡包含今北斗鎮、二林鎮等八鄉鎮,北斗郡的行政中心在今北斗鎮。北斗官舍建築群有「高等官舍」、「判任官舍」二大類,有獨棟、雙併、四戶相連等,目前北斗官舍園區仍存完整,較精緻的官舍有北斗郡守官舍 (照片)、北斗警察官舍、北斗街長官舍,另有一般官舍十餘棟,部份仍有人居住,有的建築物已受損倒塌,極需修復。

日治時代郡守職位等同縣長職務,北斗郡守官舍為獨棟的「高等官舍」,院門為洗石子材料,屋頂為歇山式造型,舖設日本黑瓦,建物為木造結構,多以台灣檜木建造。

北斗郡守官舍之前由稅捐稽徵處所使用,曾做為該處課長的宿舍使用,民國 97年 (2008) 4月21日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整修後開放給民眾參觀,目前為二二八暨人權記念館。

北斗郡守官舍木造和室的一隅,陽光從木窗灑落,凝神窗上二二八受難人的介紹,身同感受受難人家破人亡的悲劇,提醒我們珍惜民主自由的可貴。

北斗郡守官舍區 / 二二八暨人權紀念館
地址:彰化縣北斗鎮地政二巷18號

歡迎加 LINE@夫子,追蹤 [夫子] 的新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