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
窩客好文

夫子

文章類別:旅遊-國內旅遊

縣市地區:屏東縣 > 屏東市

屏東縣民公園,一座坐落於屏東市區南郊的綠地生態公園,殺蛇溪蜿蜒流過南側,一個美好的意外,經由屏東縣長潘孟安的堅持,竟也美麗變身成為全國首座的工業遺構 (台糖舊紙漿廠備料地坑與廢水沉澱池) 活化複合水岸廊道公園。走上園區高處可以俯瞰整個地坑,黃昏時刻還可以賞夕陽美景,走入地坑發揮想像力就能拍出廢墟感美照,園區草坡更能讓小朋友盡情奔跑放電,非常適合假日闔家扶老攜幼來此放空散步。

屏東縣民公園的設立是個美好的意外,是驚喜!也是驚嚇!屏東縣政府在整治殺蛇溪工程中,意外挖出荒廢 27年的台糖舊紙漿廠備料地坑與廢水沉澱池,面對工程的時程與預算壓力,幸得屏東縣長潘孟安的堅持,決議增加預算、延長時程,深埋地底的地坑與水池得以破繭而出,被保存並活化利用,並融入殺蛇溪水岸藍帶與綠帶整治,美麗變身成為全國首座工業遺構活化複合水岸廊道公園,2021年更獲得美國 MUSE DESIGN AWARDS 景觀設計類「公園與開放空間」項目最高殊榮「鉑金獎」。
屏東縣民公園,台糖街路底 4號 (北) 入口。

園區的舊倉庫被保留下來,曾做為 2019年台灣設計展《超級南》的主場館。



園區的圓仔標裝置藝術很有設計感,是台灣 50年代孩童的共同記憶。

[台糖紙漿廠的歷史]
日治時期 1909年,台灣製糖會社在此設立阿緱製糖所 (屏東糖廠前身,阿緱為屏東舊名),1950 至 1970年是台灣糖業的黃金時代,糖業的活絡為屏東市區帶來繁榮的經濟,屏東市也有了「糖都」的別稱。

牆上的「HEITO」是屏東的日文「へいとう」,1909則是屏東糖廠建置的年份。

1970 至 1990年台灣經濟起飛,需要大量紙漿,而製糖所產生大量的蔗渣正是造紙的絕佳原料,造紙需要大量水源,緊臨殺蛇溪的屏東糖廠雀屏中選成為屏東紙漿廠,並在 1977年正式營運,當時員工有 600人,24小時運作,日產量是 300公噸,是台灣經濟起飛的一股重要動能。

園區內共有五個大小不同的圓形水池,是當年處理污水的沉澱池,規劃團隊巧妙的將這五個污水沉澱池,變身為庭園、絕美路徑與遊憩空間。

裝置藝術「糖晶體」

高低水池形成落差,行走其間讓人有種在水中行走的錯覺。

一條斜坡通道是銜古接今的時光廊道,引領遊客探索台糖舊紙漿廠的備料地坑。


走入地坑拱門,透過高低起伏錯落的行走動線,彷彿穿越時空進入 1977年,牆面上的介紹圖,訴說著屏東糖廠和屏東紙漿廠的榮光歲月。


1980年後國際糖價低迷,砂糖外銷大虧損,為降低成本甘蔗改採機械採收,蔗渣泥砂等夾雜物越來越多,造成流程不順,加上屏東市區逐漸擴張,工廠已在市鎮邊緣,製程中的深色汙水,以及硫化氫的氣味,難獲周邊居民諒解,引發環保問題。1991年紙漿廠在前屏東縣長蘇貞昌任內斷水,原生產機械設備整廠出售往泰國,1994年屏東紙漿廠正式畫下句點。

通過舊糖廠與紙漿廠的模型展示,可以領略過去屏東糖廠與屏東紙漿廠的整體規模,讓城市的過往記憶走入大眾的生活。


舊機具被保留下來,做為屏東縣民公園與台糖紙漿廠的歷史臍帶,連結過去與現在,見證台糖紙漿廠曾有的輝煌歲月。



早年全台 22座糖廠中,有 20座糖廠的蔗渣會運送至此,「地坑」便為將蔗渣處理為製紙纖維原料工序的場所。

地坑保留建築原結構,新舊之間加入耐厚鋼板,以繡蝕面界定空間,地坑轉角間,發揮想像力,就能拍出廢墟感美照。

新、舊在此相遇,同一個空間相遇並產生對話,不見衝突只見融合,真正體現了城鄉發展的歷程與意涵。
走上園區高處,可以俯瞰整個地坑,黃昏時刻還可以賞夕陽美景。



園區草坡能讓小朋友盡情奔跑放電,非常適合假日闔家扶老攜幼來此放空散步。


屏東縣民公園 (前台糖紙漿廠)
地址:屏東縣屏東市台糖街路底 (台糖屏東總廠,台糖街 66號)

屏東縣民公園的 4個出入口:
1號 (西)入口:復興路 446號 (台27線) 屏東就業中心對面
2號 (南)入口:和生路一段 810號 (台1線) 東德成製香鋪旁
3號 (東)入口:工業六路停車場 (屏東工業區,交通隊正對面走到底)
4號 (北)入口:台糖街路底 (台糖屏東總廠,台糖街 66號)

公共運輸:從台鐵屏東站步行約 3分鐘至屏東轉運站後,搭乘 515、8201、8202、8203、8208、8209、8210、8212、8215至復興國小站下車,步行約 200公尺抵達復興路出入口,或搭乘 506 至縣民公園站下車,步行約 200公尺至台糖街出入口。

歡迎加 LINE@夫子,追蹤 [夫子] 的新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