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土壤與樹木並存的景觀較為少見,位於林口的森林步道裡就有這幅場景出現,步道建於溪流山澗切割後分散的丘陵谷地,閒暇時想要遠離塵囂,可以選擇徜徉於森林之間。
︱目次
林口森林步道全長為4,270公尺,為休閒級別的步道。其步道導覽很貼心的把路線分成三種,可以依個人體力去做選擇,最短的是第一環(粉紅圈)亦是一個小O型圈,步道長為1,600公尺、次短為第二環(粉紅圈+橘圈),形成一個小8字型,步道長為3,400公尺(1,600+1,800)、最長為第三環,也就是步道導覽圖所顯示出的路線。
因林口工一市地重劃開發工程的施工需求,所以從201高地旁的涼亭後到檳榔林(部分橘圈+整個紅圈)於108.6.17-110.8.13都是封閉的,自己過到不知今夕是民國何年,把110年當作今年,路上遇到來健行的民眾,與之小聊一會兒,她也只看到日期,沒看到年份,但她覺得太熱了,所以只想走個小O型圈,而我則是走到201高地再過去一些些涼亭後發現路還是封住的,左看看、右望望,還在涼亭休息了一會兒,就原路返回了。往回走不到幾百公尺,又遇一健行民眾,與之搭話「前面不是封閉的嗎?」他回我「我們當地人會直接跨越,還是有路可以走的,只是有短短的數十公尺是需要拉繩索的」,個人掙扎了一會兒,還是繼續原路返回。
步道入口位於頂福巖祖師廟後方,需行經頂福巖與其旁的里民中心、籃球場,中間有條小路,走進小路後左轉即可看見步道入口。入口前有廁所可以先行方便後再來步道健行。
頂福巖顯應祖師爺廟其旁就是頂福里的活動中心,平日下午有媽媽帶著小朋友在其球場旁遊玩,而此廟正是前往林口森林步道必須經過的廟宇,也能將交通工具停至其停車場或直接停至步道前的水泥空地,廟宇有一台自動販賣機及飲水機,健行前後可以來此補給一下。
林口森林步道為多數為泥徑、木擋泥階,更有較為少見的輪胎階、空心磚階等,步道算是好走,不會太過崎嶇不平,只是繞到橘色路線時,常有上下起伏。一路走到中清壩、滑行橋後,蚊子突然多了起來,個人覺得蚊子還頗為兇猛,雖在步道裡綠葉成蔭照不到什麼太陽,若步道為往下路段時是呈現無風狀態,容易流得滿身是汗,也停下來補擦防蚊液好幾次,手持電扇從走入橘線後從未停止運轉,欲前來健行者,記得擦了防蚊液後再上,突然想到一開始遇到那位女性健行民眾還穿著短褲,實在太勇猛了!
▲輪胎階。
步道一開始就是數十公尺的往上的輪胎階,走完階梯後,接續著是緩緩上坡的泥徑,直至〝茶園〞後才轉為平坡。
▲緩緩上坡泥徑。
▲前面光亮的地方就是茶園。
▲不曉得為何有那麼多空的玻璃酒瓶被擲於山徑旁,時不時還能看到些許垃圾(哎…)。
與原本想像的一叢叢整齊排列的茶園有極大的落差,步道裡的茶園一看就像沒人打理的模樣,一直很想把它們拍美一點,可惜我的功力還不到。林口的泥土多為紅色,紅土產生的原因為最初林口台地形成後,經過長時間漫長的風化與曝曬,使泥土裡原有的鐵、鋁成分氧化了,將台地表面的土壤都染成具有酸性土質的〝紅土〞,而紅土有黏硬的特色,適合控窯活動。從輪胎階到虎山這段步道,更是能就近觀賞到紅土景觀。
▲紅土景觀。
森林步道與一般登山步道不同之處在於不是一直向上,而是一路時而上、時而下,當然也有緩坡或平坡,走下來著實也費了不少力氣。
虎山,顧名思義就是其山狀似臥虎,在對山才能將虎山之形看個清楚。而照片上的位置是在虎山的臀部,此處設有數個木製椅子可供休憩。另,有些泥徑上會舖上防滑墊,走起來也比較不滑。
▲每走100公尺就會出現〝現在位置圖〞。
經過虎山後,接著是下坡路段,會經過兩個岔路口,第一個是往「神木群」及「泉園」,另一個則是通往泉園或檳榔林的分岔路。想走第一環的小O型圈,記得要再第一岔路往泉園,到第二個岔路口,再往檳榔林的方向行走即可。
泉園是一個區域,從泉園到貴妃池及步步高升橋這路段,在早期是為斜坡地,當時吳氏古厝建造人-吳泉先生在此地墾荒,除了種植水稻、蔬菜、竹筍外,後來也開始栽種了許多榕樹。吳家人為了感念吳泉老先生,將此地獻出充為步道及建築涼亭所用,且將此區命名為『泉園』。
步步高升橋前有一河流,取名為「貴妃池」,名字很好聽,但水是混濁不清澈的。其橋為金屬與木板所構造,在森林步道裡有許多橋且命名的很有特色,在這個沒有向外展望的步道裡,遇到這些橋就會感到特別有趣。
無論是橋面或者是欄杆多數都有青苔,看起來就是很有年紀的模樣,橋面為木板,經過歲月及使用,木板的彈性已達最大,有些過軟的狀態,踏上時要小心注意些。
經過泉園後,要去看看吳泉老先生所建造的〝吳氏古厝〞,在此之前還得在上上下下一番,當看到一長排的木棧階梯時,真的還蠻想回頭的,自己設立的目標,跪著都要走完它。木棧階梯的狀態也是呈現使用N年的樣子,有些扶手甚至都已毀損,好在階面還處於較完好的形態。
▲前往吳氏古厝的木棧階梯。
▲扶手狀態令人堪憂。
從泉園到吳家古厝中間會經過一谷地,此處為「蜜蜂湖」,但野生綠植過於茂盛,遮掩住所有一切就等於什麼都看不見了,只好再繼續往上爬階去。
吳家古厝由吳泉老先生從年輕時籌建而成,在古厝前還有一涼亭可供休憩,只是古厝被鐵皮給團團圍住,只能從那細縫中微微看見古厝的紅磚外,就無其他的了。
涼亭與對面201高地旁的涼亭遙遙相望,那對面的涼亭也是當日走到那兒就被迫停住了,因為接下來的路都被封住了,縱然心裡有千百萬個不願意走回頭路,還是得往回走…。
吳厝前的山徑平緩了很多,走過一段,接著下坡路段到中清壩與滑行橋。
中清壩為一攔砂壩,位於橋下處,情況與蜜蜂湖一樣,植物旺盛的生命力,掩蓋掉許多建物。
滑行橋橋面舖設防滑墊,兩側為漆上黃漆的黃色護欄。從這裡開始,可能因為底下有溪水流過,蚊子比在之前多了許多,像是餓了很久,即使穿著長褲還是緊緊扒著褲子,一路上並無任何椅子可坐,為了補擦防蚊液,步伐加快許多,直到201高地再過去一些些才看見涼亭,也就是與吳家古厝前的涼亭相望的那座。這一路也是高低起伏不定,因步伐的加快讓汗流得更為多,在涼亭裡擦汗並補擦防蚊液,連褲子也擦上了,才擺脫蚊子嗡嗡作響。
▲於滑行橋上的展望,是一片野生綠植。
照片不是201高地,但卻是在同一個路徑上,實際上當現在位置顯示我已在201高地,個人還是看不出一個所以然。後面的山徑,因施工工程,目前還是處於封閉的狀態,故於涼亭休憩片刻後,啟程走回原路。
再次回到第二個岔路口,經過這雙里橋就是產業道路,約100公尺的柏油馬路後,就可以再繞回山徑。其中不到數十公尺的距離,立馬就可以看見一片檳榔林。
▲檳榔林。
從產業道路繞回山徑時必經之橋「宛峰大橋」。在看導覽圖時,看見「宛峰大橋」還真的以為是一座巨大的石製橋樑,當看見其橋出現在眼前時,不由自主的噗哧一笑,該怪自己想像力太豐富還是腦補的太多?
走過大橋後,又再次步入山徑裡頭,走著走著遇見一分岔路指往「神木群」,因為想看看神木群,就繞上這個小山徑,其徑為木擋泥階,多數的泥土都已被沖刷掉了,讓階梯更為難走一些,還遇上樹木擋道,得從其下穿過。
謎樣的神木群,是以樟木與楠木為主,早期還有黑松是步道裡最大的喬木,現今在我的眼裡看來與森林裡的樹木沒什麼差別,沒看到比較大的樹木。神木群的介紹牌上描述的場景令人嚮往,只可惜現今除了地表上的蕨類植物外,殘留的還有在牌子附近的玻璃碎渣。
當日抵達神木群時,天色已晚,所以就想盡快地離開森林步道,也加緊了自己的腳步,後續只剩一個蝴蝶谷與東倒西歪橋。在趕路的途中,竟然遺漏掉蝴蝶谷。
夏季的夕陽餘暉灑落入步道裡,照映在樹木泥土上,還是別有一番美感。
森林步道裡,除了有豐富的林相外,最屬感到好奇的就是每一次經過的小橋,每每遇到小橋,就算它造得非常平凡,但也因取名的獨特性,會吸引人多看兩眼。
這就是第一印象很重要,當見人不見名時,外表很重要;當見名不見人時,名字也要獨特!讓我想到大學時期,體育課分成許多項目可上,例如:撞球、高爾夫球、保齡球、游泳等,也就是一整個學期都在上單一項目類的課程且非為同系同班,而是許多系的學生混成一班,連老師也都不知道「同學,你哪位?」的狀態之下,第一次上課就要選一個負責收錢、繳錢的人,老師看著名條時,心裡正在祈禱「別!別是我!」,莫非定律就是這麼來的,感謝媽媽幫我取一個獨特的名字,我就當選了。
經過東倒西歪橋後,看著標示公尺數的木柱上寫著4,100、4,200,心裡直歡呼「終於可以離開步道了」,看著前頭閃閃發亮的出口,都以為是天使要來拯救我了。步道其實不難,難的是距離超出我每次健行運動的程度,又因走上上下下的回頭路,走完這森林步道,膝蓋有些無力,好吧!整趟加起來大約快4公里。步道最高點為虎山,海拔約為250公尺,在那一路段也就是為涼快的路段,因為能享受微風撲面而來。欲走森林步道之前,記得防蚊液很重要,另外要繞第二環或第三環時,著實感到熱,手持電扇或扇子可以準備一下,但因目前為封閉狀態,是不太鼓勵走二環及三環,若剛好遇到當地人前來健行,是可以請他們幫助你走二環與三環的。
林口森林步道(頂福巖森林步道)
地址: 新北市林口區頂福20之16號
Loading...
檢視較大的地圖←按此規劃路程。
若地址無法定位,可定位〝頂福巖顯應祖師廟〞。
大眾運輸較為不便,建議自行前往,可以將汽機車停於祖師廟之停車場。
︱延伸閱讀(按圖即可瀏覽)
是艾思,不是火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