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car 出走誌
窩客好文

Oscar 出走誌

文章類別:旅遊-國內旅遊

縣市地區:雲林縣 > 口湖鄉

造訪商家: 成龍溼地
雲林縣口湖鄉
作者本次評價:
4.10
環境設備
4.00
服務
4.00
交通便利
4.00
CP值
4.50




位於雲林口湖的成龍溼地 原為一片片孕育富饒的田地

由於地層下陷的地質以及韋恩颱風的侵擾 而造就成了一片汪洋的泡水田

濃度較高的海水 也就順勢漫延至成龍社區之中

經過多年的閒置與浸潤 孕育了一處充滿生態蓬勃的濕地

隨著藝術計畫的興起 成龍社區也將成龍溼地轉變成為一處特殊的舞台

利用每年不一樣的故事主題 共同訴說著這片土地的過往及未來展望
 

 

大面積的水域地景映照著天空的顏色

綠意在較高的土堤之上蔓延

譜出這片地景獨有的紋理景緻

點點飛羽 在這片溼地之中 以不打擾的姿態 優雅地漫步


今年成龍溼地的主題為 翻轉三十,在成龍預見未來

將溼地 社區居民 藝術家 外來遊客及自然氣候相互連結

反思著土地 環境與人們等相關議題 並藉由藝術季的催化 將課題顯現出來

更透過Long Stay的方式 讓參與的藝術家以及志工們 對成龍這片土地有了緊密的連結
 

 

 

 

連結 (Bridge to the Future)

為成龍社區在地居民所協力搭建而成

以竹子及木板所搭建而成 提供了人們前往溼地的路徑

透過路徑連結溼地 深入並親近

並以環境友善的素材為主要的元素 連結人與溼地環境的關係

垂吊的竹片 是在地居民與志工寫下了對於這片土地的期待

並藉由陣陣的微風 敲起了共同的期盼
 

在連結的底端 運用竹編的技術 將成龍溼地框成一片景

擺上了簡易的板凳 在框住的景中 坐看日出與日落 不斷變換的風景

在別人的眼裡 自己也許也是風景
 

坐落在溼地中的 水核心

是眾人眼中的主要亮點 這件作品在2015年 成功地打開了成龍溼地的名聲

類似水瓶的竹編藝術品 在藍天與夕陽及攝影師的快門聲中

展現著不同的姿態與意象 深深地吸引了許多人的眼光

而這件藝術品經歷颱風吹毀後 卻經由村民自主主動修復 進而造就 連結 這件作品的產出
 

 

遊牧文化 (Amarsaikhan Namsraijav, Mongolia, Moving to Dry Land – Nomadic Culture)

藝術家以大量的木頭枝條以及竹子 構築成載具

以溼地地景大量的水元素為概念 將水搬移至乾旱地區的意象
 

 

 

 

芸芸眾生 (Elena Redaelli, Italy, All Lives of Nature)

藝術家以位於成龍溼地原有的貨櫃賞鳥亭構築她自己的藝術創作

利用竹子 椰子纖維 枝幹等天然素材 編織與攀爬在原本的貨櫃賞鳥亭之上

藝術家以溼地之中的植栽 動物以及所有的生命的綻放為主要概念而構築

讓原本無趣的賞鳥亭 有了特殊的妝點
 

 

希望之花 (Claudia Aranovich, Argentina, Flowers for the Future)

在溼地之中 綻放著6朵巨大的花朵

以竹子為主要素材 構築了6朵不同姿態的花朵

並以淺水區域旁的水草 相互妝點著這方風景
 

 

浮筏屋頂 (Justin Tyler Tate, Canada, Raft Roofs)

藝術家選在浮動水域之上構築自己的藝術作品

以三角屋頂為主要意象 隨著水域的上升或下降而共生

悄悄顯露人與自然共生的環境課題

這件作品卻經由颱風侵擾後並無再修復 相當可惜
 

 

 

2046遺跡 (Li Kuei-chih, Taiwan, 2046 Relic)

為台灣藝術家李蕢至的作品

以廢棄魚寮為主要背景 運用了許多廢棄的材料 在廢棄魚寮之上建築

作品貫穿了戶外與室內 相當有趣

走入室內空間之中 陰涼及空氣中淡淡的鹹味 凝在其中

光線透過了破了洞的屋頂 映照在室內牆壁上 逐漸移動

再經過30年後的成龍溼地 將會是什麼樣的風景 藝術家讓我們在腦海中恣意想像
 

 

 

 

 

 

 

寬廣的成龍溼地 不僅是一年一度藝術家的表演舞台

更是溼地中生物生存的家園

隨著潮起與潮落 變換著不同的風景

人們在地的情感記憶與未來展望 更是需要被看見的一部分
 

 

 

透過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 將環境教育 社區營造及藝術相互連結

讓社區以不同的角度與刺激 看見自己的機會與方向

透過一年一年的經驗積累與想法交流

更有了進一步大膽發想與創造的契機



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 FB

交通:台61快速道路下247K口湖交流道,轉向南行駛台61快速道路下方台17線,至台17線105.9K處右轉入產業道路

地址: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村




By Oscar